英国说都怪印度,让中国抓住了在雅鲁藏布江修水电站的机会! 当地时间 7 月 19 日,英国上议院议员默罕默德在议会上炮轰印度总理莫迪,指责其暂停《印度河水域条约》的行为 “给中国在雅鲁藏布江建水电站开了绿灯”。这位议员声称印度的决定 “危及全球水资源安全”。 这波操作看得人直呼, 自己当年埋下的雷,现在却怪别人踩爆。 早在1947 年印巴分治时,英国殖民者刻意将印度河流域切割成 “上游归印度、下游归巴基斯坦” 的格局,为两国埋下了水资源争端的定时炸弹。当年负责划界的英国法学家拉德克利夫甚至没有实地考察,仅凭地图就完成了 “纸面分河”。这种殖民遗产直接导致 1960 年条约的诞生, 而该条约本身就是英国殖民体系崩溃后的 “补丁方案”,其脆弱性在半个世纪后被印度亲手撕破。 直到今年 4 月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的恐怖袭击事件。印度政府随后宣布暂停履行 1960 年与巴基斯坦签署的《印度河水域条约》,切断了部分跨境河流的供水。这一决定直接冲击了巴基斯坦农业命脉,该国超过 70% 的耕地依赖印度河水源。印度内政部长阿米特・沙阿在 6 月公开宣称 “永远不会恢复条约”,彻底堵死了谈判的可能性。 印度的任性举动让英国政客找到了背锅侠。默罕默德议员在发言中声称,印度单方面撕毁条约的行为 “破坏了国际水资源管理的先例”,暗示中国会因此效仿在雅鲁藏布江采取激进措施。但雅鲁藏布江水电开发是中国长期规划的清洁能源项目,早在 2010 年代就启动了前期论证。规划中的墨脱水电站装机容量达 6000 万千瓦,年发电量相当于三峡电站的两倍,其科学价值和环保考量远超地缘政治博弈。 印度的行为本质上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暂停条约后,巴基斯坦迅速向国际法院提起诉讼,国际水资源法专家普遍认为印度违反了《联合国国际水道公约》中的 “公平合理使用” 原则。并且,印度自身也面临严重的水资源危机:该国 20% 的地下水已被过度开采,北部恒河流域的水污染程度居全球前列。此时单方面撕毁条约,无异于在南亚水危机的火堆上浇汽油。 相比之下,中国在雅鲁藏布江的开发始终秉持负责任态度。中方多次强调,水电项目通过 “雨季蓄洪、旱季放水” 机制,反而能帮助下游国家减轻洪涝灾害。在2024 年西藏遭遇罕见雪灾时,中方主动向印度提供水文数据,协助其调整防洪部署。这种基于科学的合作模式,与印度的政治化操作形成鲜明对比。 英国政客的指责背后,藏着不可告人的地缘盘算。近年来,英国试图通过 “印太战略” 重返亚洲,但在南亚影响力已大不如前。此时炒作 “中国水威胁论”,既能转移国际社会对殖民历史的追责,又能拉拢印度制衡中国。但这种把戏在事实面前不堪一击, 雅鲁藏布江下游的布拉马普特拉河年均径流量达 1.4 万亿立方米,中国规划的调水量仅占其总量的 5%,且全部用于清洁能源生产,根本不存在所谓 “断流风险”。 从克什米尔争端到水资源危机,南亚的每一处伤口都流淌着殖民主义的脓血。印度暂停条约的行为固然短视,但根源在于英国殖民者设计的 “分而治之” 体系。正如巴基斯坦总理夏巴兹・谢里夫所言:“当英国把印度河当作礼物送给我们时,他们同时也送来了一把匕首。”
中国要修雅鲁藏布江水电站,印度人民举国反对。 国际上有条不成文的规矩就是:上
【1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