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在太原起兵前夕,秘密派人召当时还在长安女儿平阳公主、女婿柴绍。柴绍对公主说:"两个人一起走会引起怀疑,而你一人在长安也不安全,该怎么办?" 平阳公主正用银簪挑着灯花,闻言指尖一顿,火星子落在紫檀木案上,烫出个浅褐色的小印。她抬眼看向柴绍,烛火在她眼里晃出层亮影:“你先走。”声音不高,却把柴绍到了嘴边的话堵了回去。 “可你——”柴绍急得站起来,腰间的玉佩撞在案角,发出清脆的响声。他知道妻子不是寻常女子,可长安是隋廷的眼皮子底下,李渊一旦举事,留在城里的家眷就是待宰的羔羊。 平阳公主把银簪插回发髻,伸手抚平柴绍衣襟上的褶皱:“我是李家女儿,姓杨的不敢轻易动我。你到了太原,告诉父亲,长安这边我来料理。”她指尖划过丈夫腕间的剑鞘,那是两人成婚时李渊送的礼物,“路上小心,别让人看出破绽。” 柴绍走的那天,天还没亮。平阳公主站在门内,看着他的身影融进晨雾里,直到马蹄声听不见,才转身回了内院。她没歇着,立刻让人把家里的金银细软都搬到库房,又唤来几个心腹家仆:“去把城外那几处庄园卖了,换成粮食和兵器,藏到南山的窑洞里。” 有老仆犹豫:“夫人,这要是被官府查出来……” “查出来又怎样?”平阳公主拿起账册翻着,笔尖在纸上划过,留下利落的字迹,“等太原的消息传过来,长安城就不是隋家的天下了。咱们现在不动手,难道等着被人捆去砍头?”她顿了顿,看向那几个家仆,“你们要是怕,现在就可以走,我给你们路费。” 没人走。这些人跟着平阳公主多年,知道她看似温和,心里比谁都有主意。当年她随柴绍刚到长安时,街上有恶少调戏民女,她直接让家仆把人捆了送官,连京兆尹都夸她“有乃父之风”。 没过几天,李渊在太原起兵的消息果然传到了长安。隋炀帝的亲信下令捉拿李家人,却发现平阳公主早就没了踪影——她带着家仆和招募的壮丁进了南山,还打出了“助唐平隋”的旗号。附近的流民听说领头的是李渊的女儿,都来投奔,没半个月,队伍就从几百人扩到了几千。 有个叫马三宝的家奴,原本只是负责养马,被平阳公主派去劝降附近的盗匪。他回来时不仅带了几千人马,还捧回了盗匪首领的信物。平阳公主笑着赏了他一匹好马:“我就知道你能成。”马三宝挠着头笑:“还是夫人教得好,您说‘晓之以理,动之以利’,那些人一听跟着咱们能有出路,立马就答应了。” 柴绍在太原接到消息时,正跟着李世民练兵。信使说,平阳公主已经拿下了盩厔、武功几个县城,队伍里不仅有汉子,还有不少女子,都穿着铠甲跟着打仗。李世民拍着柴绍的肩膀笑:“你这夫人,比咱们兄弟还厉害。” 后来唐军攻进长安时,平阳公主带着她的“娘子军”守在渭水北岸,与柴绍的队伍遥遥相望。柴绍在阵前看见妻子穿着银甲,立马横刀站在城头,阳光下,她的披风被风吹得猎猎作响,竟比身边的将士还要挺拔。两人隔着护城河对视一眼,都没说话,却像说了千言万语——当初分别时的担忧,如今都成了并肩作战的底气。 世人总说女子只能相夫教子,可平阳公主偏用行动告诉所有人:乱世里的女子,一样能提剑护家,一样能为父兄的大业披荆斩棘。她不像其他公主那样困在深宫里,而是把长安的危局变成了机会,用自己的智慧和胆识,为大唐的建立铺了条路。这哪里是“不安全”的弱女子,分明是能独当一面的女中豪杰。
公元712年,太平公主被唐玄宗追杀。她带着崔湜连夜出逃,在一个阴冷的山洞避难。狂
【2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