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看完雅鲁藏布江水电站的设计方案,忍不住想说两句。 雅鲁藏布江,大家伙儿可能听说过,这是亚洲最牛的河流之一,从青藏高原一路冲下来,流过中国、印度、孟加拉国,养活了沿途无数人。 这条江有个特别出名的地方,叫“大拐弯”,水流在这儿拐了个近乎180度的大弯,落差巨大,藏着惊人的水能潜力。 中国早就盯着这块宝地想开发水电,可这江不是普通的江,它牵扯到下游两个邻居——印度和孟加拉国。 这俩国家老担心咱们在上游搞大坝,把水拦住,他们那儿就得喝西北风了,加上雅江流域生态脆弱,动不动就是地震、泥石流,建个水电站听着就头大。 搁以前,建水电站不就得修大坝,拦住水,蓄起来,发电放水,一套流程走下来。可这回,中国工程师脑子一转,来了个绝活儿:不修大坝,直接挖隧道! 就是在那个大拐弯的地方,从山肚子里面掏出一条超长隧道,让江水“抄近道”冲过去,水流落差直接变成电。 五个梯级电站,全都塞在山里,地面上除了进水口和出水口,你啥也瞧不见,这招听着就新鲜,跟传统水电站完全不是一个路数。 为啥不修大坝?这得从两件事说起。一方面,雅江这地方太金贵了,生态系统跟个宝贝疙瘩似的,树林、河谷、鱼群,哪样都不能随便动。 修大坝的话,上游得淹一大片,下游水流也得变样,鱼游不动了,生态就崩了,挖隧道就不一样了,动静小得多,地表基本不动,江水该咋流咋流,鱼想游哪儿还不是随便挑。 另一方面,下游那俩邻居盯着呢,印度和孟加拉国老早就放话,说咱们要是敢拦水,他们就得跳脚。 中国这次直接拍胸脯:水一滴不少,全给你送下去!咱就在山里借个道,把水能变成电,至于水量,你查查河面,少没少一滴你自己看,这下,他们想找茬都找不着地方。 说到这,有人可能会问,那别的水电站不也挖隧道吗?这有啥稀奇的?还真不一样,像金沙江上有些水电站也用隧道引水,但那是地形限制,没法修宽坝,只能把水引到下游发电。 可雅鲁藏布江这项目,压根儿没打算控制水量,也没想把水调到别的地方,整个设计就是奔着“用完就放”去的。 官方资料里说了,隧道引的只是部分水,大部分还是顺着原河道往下淌,生态保护措施也跟得上。 有网友吐槽,说自己老家修隧道水电站,把河道弄断流了,鱼都没了,可雅江这回不一样,设计上明确保证河道不断流,生态不瞎搞,硬是用技术把老问题给解决了。 这还不算完,真正让我觉得高明的地方,是隧道边上那条配套检修路,官方说法很简单,这路是修来维护电站的,设备坏了得有人进去修啊。 可你仔细想想,这路通哪儿了?藏南地区!这地方可不简单,挨着边境,位置敏感得不得了,平时,这路就是条工程通道,保障电站跑得顺顺当当。 可要是碰上特殊时候,这条藏在山肚子里的路,风吹不着,雨淋不到,外面炸弹都够不着,立马就能变身成一条直通前线的命脉。 物资、人员,想运哪儿就运哪,隐蔽又靠谱,这设计咋看咋觉得是留了一手,平时干活好用,真有事儿还能保命。 说到这,我得提一句,这路的事儿网上吵得挺凶,有的人说这 是中国在边境偷偷搞战略布局,印度那边媒体也跳出来喊,说咱们这是“水资源武器化”,想控制南亚的水命脉。、 中国这招,既干了自己的活,还不让外人抓着把柄,说白了就是“你们爱咋想咋想,我该干啥干啥”。 这项目牛的地方,不光是设计巧,还有技术硬,据说总投资得1.2万亿,装机容量6000万千瓦,年发电量能到3000亿千瓦时,相当于三个三峡水电站。 这数字听着就吓人,可建起来很难,青藏高原那地方,地质跟个定时炸弹似的,地震多,山体压力大,挖隧道还得防高温涌水,把发电设备全塞进山里,施工和维护都得拼老命了。 可中国愣是干成了,这就是“基建狂魔”的本事,更别提这电是清洁能源,往后能少烧多少煤,减多少碳,对咱们老百姓来说,天蓝水清不就是实打实的好处? 网上还有人聊,说这项目拖了好多年才开工,地质调查、技术攻关花了大功夫,其实这也说明,中国没瞎搞,没把生态和安全当儿戏。 有人猜,会不会加几级低坝稳水量?我查了查,官方没提低坝的事儿,估计还是靠隧道为主,毕竟高原地震多,坝修高了风险太大。 也有声音说,不调水到大西北可惜了,可我觉得这项目本来就不是奔着调水去的,重点是发电和生态平衡,调水那是另一码事。 聊到这,你是不是觉得这水电站不简单?它不光是发电的事,还把环境、国际关系、国家安全全攒一块儿考虑了。 印度担心水量,咱们不拦水;生态不能毁,咱们藏山里;能源得保障,咱们发电量拉满;边境得稳住,咱们修条路备着。 表面上看似处处让步,实际上一手好牌打得滴水不漏,这思路,技术上是突破,战略上是高招,搁谁身上不得夸一句“牛”。 参考资料: 【1】金融界:《民爆景气度飙升!1.2万亿史诗级工程启幕,雅鲁藏布江超级水电站装机量抵3个三峡》 【2】央视新闻:《中国水电技术再创新高,雅鲁藏布江项目引关注》
我有种预感,雅江梯级电站的"截弯取直",会让中国水电站工程走上新台阶。
【81评论】【44点赞】
hughie32
六座发电厂的意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