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医生火了!”,2025年2月7日,西安交大一附院主任向患者要了一个肉夹馍,

万象解析所 2025-07-22 09:41:54

“这个医生火了!”,2025年2月7日,西安交大一附院主任向患者要了一个肉夹馍,患者问及如何加号时,他大方地表示:一般外地来的都会给加号,到时候告诉我,你给我了一个肉夹馍就好了。 “王医生(化名),我带着肉夹馍来复诊啦!” 青海西宁患者老人的一句话,让西安交大一附院胰腺外科主任王铮与患者的温暖故事,从诊室蔓延到全网。 原来在2025年2月7日,周三上午门诊结束已过1点半,王铮正准备去吃饭,一位从青海远道而来的老人拦住了他。 老人本挂着其他医生的号,却执着想找王铮看病,得知老人是外地患者王铮没半分犹豫,当即说可以加号。 这时王铮瞥见老人怀里揣着三个肉夹馍,老人解释看医生没吃饭想送他填填肚子,王铮推辞几番后收下一个还笑着跟老人“约好”:下次复诊提送肉夹馍这事,自己准能记住,加号自然好说。 这段插曲被王铮发布在个人短视频账号后,瞬间炸出无数关注。有人盯着 “外地患者加号” 争议不休,觉得是 “开后门”; 可更多人看到了藏在细节里的医患温度——医生饿着肚子坚守门诊,为外地患者破例加号,这是仁心;患者揣着肉夹馍,心疼医生没吃饭这是真心。 两种心意碰撞出的火花,让“肉夹馍约定”成了全网热议的温暖符号。 随着热度发酵,王铮办公室里那些“特殊库存”也被扒了出来:患者们送来的红枣、豆腐、馍馍,堆在角落不起眼,却满是沉甸甸的感激。这些不值钱的土特产,和肉夹馍一样,都是医患双向奔赴的见证——医生用专业和共情托住患者的希望,患者以最朴素的方式回馈信任。 就连医院预约系统都因此调整,专门增设外地患者通道,可王铮诊室门口仍时不时有人举着肉夹馍 “赴约”,仿佛这成了比挂号更管用的“暗号”。 网友们的评论更是让这份温暖持续升温。有人说 “这才是医患该有的样子,不是冰冷的流程,是人与人的关心”;也有人感慨 “一个肉夹馍,加的不是号,是信任的桥梁”。 在满是 “效率优先” 的当下,王铮和患者的互动,像一股带着烟火气的春风吹散了医患关系里的猜疑与距离。 其实医患之间本就该是这样的 “双向奔赴”,医生不是冰冷的 “诊疗机器”,患者也不是单纯的 “就诊编号”,一个主动加号的善意一个塞肉夹馍的心疼,把 “陌生人” 连成了相互牵挂的 “熟人”。 这种基于人性本善的互动,戳中了大众对美好医患关系的期待——原来,诊室里除了病历与仪器,还能有肉夹馍的香气,有跨越地域的体谅,有超越诊疗的真情。 那么你怎么看待这件事呢?是被这份医患温情打动,还是关注 “加号规则” 的争议?无论如何,这场因肉夹馍而起的故事,都让我们看到了医患关系最该有的模样:以仁心换真心,用真诚破距离,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约定,也能暖透人心。 信源:大象新闻

0 阅读:1023

评论列表

Grubby

Grubby

3
2025-07-22 10:33

这要是遇到小仙女,不得反手一个举报

网络不能实名制 回复 07-22 10:35
你可以加号,但是不能吃我的肉夹馍!

王轶宇 回复 网络不能实名制 07-22 12:31
卫健委还真会反馈医院,要求处罚检查整改

流星无殇

流星无殇

3
2025-07-22 10:35

医生自愿用午休时间加班看病,要个肉夹馍填个肚子不过分,真要饿出胃病才是更大的损失

补天石

补天石

2
2025-07-22 12:55

这样式的一定给赞

用户10xxx85

用户10xxx85

2
2025-07-22 13:10

个个说不过分,但是一有人举报就得处分[滑稽笑]

万象解析所

万象解析所

解析万象,解读社会发展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