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5月,众叛亲离的吴佩孚,逃到军长于学忠的驻地邓县。于学忠召集手下开会,

小牧童那小罡吖 2025-07-22 09:28:06

1927年5月,众叛亲离的吴佩孚,逃到军长于学忠的驻地邓县。于学忠召集手下开会,师长阎得胜说:“吴大帅在此,目标太大,恐怕会引来冯玉祥和南方军的夹击。” 说起吴佩孚的失败,得从1926年北伐战争说起。那年,国民革命军从广东杀出来,要推翻北洋军阀,统一中国。北伐军打得顺风顺水,湖南、湖北一路拿下,吴佩孚作为直系军阀的头头,自然成了首要目标。他在湖北河南跟北伐军硬碰硬,可惜内部乱成一锅粥,军事上也频频失误。1927年春天,北伐军占了武汉,吴佩孚只能退到河南。这还不算完,冯玉祥的国民军从西北杀过来,跟北伐军南北夹击,吴佩孚彻底扛不住了。 更惨的是,他手下那些将领见风头不对,纷纷跑路或者投降。像魏益三、靳云鹗这些曾经的铁杆兄弟,都倒戈了。吴佩孚身边就剩几个死忠的亲信,兵力也散得七零八落。眼看大势已去,他只能收拾残部,逃到邓县找于学忠碰碰运气。吴佩孚这时候,已经不是那个呼风唤雨的大帅了,就是个落难的孤家寡人。 于学忠这人,是山东汉子,早年家里穷,投军混口饭吃。1917年,他加入吴佩孚的队伍,从小兵一步步干到旅长。吴佩孚看他能打仗又老实,挺器重他。1924年,于学忠当上了第十四混成旅旅长,1926年又升第二十五师师长,驻扎在邓县。这家伙对吴佩孚那是真心感恩,毕竟没吴佩孚提拔,他哪有今天? 军阀那年头,背叛跟吃饭一样常见,可于学忠不一样。他讲义气,重情分,把吴佩孚当恩人看。吴佩孚再怎么落魄,他也不嫌弃。于学忠手下管着几千人马,在邓县也算有点根基,吴佩孚来投靠,他二话不说就接下了。 1927年5月,吴佩孚带着残兵败将跑到了邓县。于学忠听说老上司来了,亲自出城迎接,把人安顿好。可这事儿在部队里炸了锅。师长阎得胜坐不住了,开会时直言不讳,说吴佩孚在这儿太显眼,冯玉祥和南方军肯定不会放过这机会,邓县迟早成战场。阎得胜的意思很明白,吴佩孚是烫手山芋,留下来风险太大。 于学忠一听就火了,说吴佩孚是他恩人,当年提携他到今天这位置,现在落难了,哪能见死不救。他还放话,军人得讲忠义,扔下恩人他做不出来。于学忠态度强硬,硬是把吴佩孚留下了。这事儿传出去,有人夸他够义气,也有人说他太死脑筋。 于学忠护着吴佩孚,暂时让他有了个落脚地。可吴佩孚心里清楚,自己是个大麻烦,不能老赖在这儿拖累老部下。没多久,他决定离开,跑四川投靠军阀杨森去了。走之前,他叮嘱于学忠,说以后可以投张学良,但千万别跟蒋介石混。于学忠记住了这话,送走了吴佩孚。 吴佩孚到了四川也没翻身。1928年北伐军打下北京,北洋政府完蛋,他彻底没了指望。后来隐居北平,1939年病死,算是结束了这辈子。于学忠呢,后来带着部队投了张学良,成了东北军的大将。九一八事变后,他积极抗日,长城抗战里打得挺硬气。抗战期间还当过河北省主席,1949年后留在大陆,1964年去世。

0 阅读:49

猜你喜欢

小牧童那小罡吖

小牧童那小罡吖

天罡星,北斗七星的斗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