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时,他一人歼敌400余人,立下汗马功劳,复员时却因工作人员写错一字,苦干

旧梦谈史 2025-07-22 07:40:19

抗美援朝时,他一人歼敌400余人,立下汗马功劳,复员时却因工作人员写错一字,苦干33年临时工,直到退休后,老英雄的英勇事迹才终于被曝光。

1988年,重庆合川,一场紧张的县志修订工作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在那堆积得像小山似的档案里,工作人员王爵英偶然间翻出一张泛黄的《革命军人立功喜报》。

喜报上,字迹虽有些模糊,但仍能清晰辨认:“贵府蒋诚同志在上甘岭战役中,创立功绩,业经批准记一等功一次……”可当王爵英翻到喜报背面,一行小字映入眼帘:“由八区退回,查无此人”。

王爵英满心疑惑,赶忙仔细查看投送地址,这才发现,原来是把“隆兴乡”错写成了“兴隆乡”。他突然想起自己的学生蒋启鹏,他的哥哥不就叫蒋诚吗?会不会就是喜报上的这位英雄?

王爵英不敢耽搁,立刻联系蒋启鹏。蒋启鹏看到喜报时,手不由自主地颤抖起来,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怎么也想不到,平日里一直默默务农、做临时工的哥哥,竟是立过一等功的大英雄。

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迅速传开,村民们都惊呆了。那个平日里沉默寡言,却总是热心帮助别人的蒋诚,竟然有着如此传奇的过往。

时间回溯到1952年的上甘岭战场。蒋诚作为志愿军第12军31师92团1营机炮连副班长,身处那场惨烈至极的战斗之中。537.7高地岌岌可危,战友们伤亡惨重,敌人的炮火如暴雨般疯狂倾泻。

蒋诚紧紧握着重机枪,眼神坚定得如同钢铁一般,没有丝毫惧色。他带领全班战士,在敌人猛烈的炮火封锁下,用重机枪向敌人疯狂扫射。敌人一次次发起冲锋,都被他们顽强地打了回去。

据后来统计,蒋诚一人就歼敌400余人,还击毁敌重机枪一挺,有力地压制了敌火力点,封锁了敌运输道路。

战斗中,一架敌机俯冲下来投弹。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蒋诚反应迅速,扛起机枪就跳进深坑,站在坑底将机枪架在坑沿,瞄准敌机。敌机俯冲时,他就攻击机头;敌机飞走时,他就攻击机尾。

在枪林弹雨中,蒋诚的重机枪不断怒吼,敌机最终冒出滚滚黑烟,一头栽了下去。然而,危险并未就此结束,一颗炮弹在蒋诚不远处爆炸,弹片如利刃一般划过他的腹部,肠子瞬间流了出来。

蒋诚只是简单地将肠子塞回肚子,用手死死捂住伤口,继续投入战斗。他的英勇无畏,激励着战友们誓与阵地共存亡。上甘岭战役结束后,蒋诚因卓越表现被授予一等功。

1955年2月,蒋诚复员退伍,回到了家乡合川隆兴镇玉河村。他的行囊里,只有一些日用品、几张布票和几枚珍贵的军功章。他从未向任何人提及自己的战功,而是默默地投入到地方建设中。

起初,他投身铁路建设,在工地上总是身先士卒,干着最苦最累的活。他还经常帮助工友,资助困难家庭,一干就是9年。

铁路建成后,蒋诚回到村里务农。凭借在部队学到的种桑养蚕技术,他被隆兴乡农技站选中,为群众传授蚕桑技术。

他天天走村串户,耐心地指导村民桑树嫁接、繁育蚕种、蚕茧收烘等,手把手地教,帮助许多村民靠种桑养蚕增加了收入。这一干,又是24年。期间,他一直是个临时工,却从未有过一句怨言。

1983年冬,隆兴乡决定修建一条到永兴乡的公路。蒋诚主动请缨,牵头负责修路工作。修路时,资金短缺问题很快凸显出来,路修到一半,钱就花光了。一些村民开始打退堂鼓,不想再继续修了。

蒋诚心急如焚,他深知如果公路修不成,村民们的出行依然会很不方便。于是,他毫不犹豫地以个人名义向信用社贷款2400元,补贴修路工程款。

在当时,这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蒋诚没有告诉家人,默默地承担起了这份责任。在他的坚持下,公路终于修通了。一条长达10公里的砂石路,连接起了两个乡,也连接起了村民们对美好生活的希望。

1988年,那张迟到了36年的立功喜报,终于送到了蒋诚手中。此时,他已年届60,即将退休。36年的时光里,他将功绩深埋心底,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

随着喜报的曝光,蒋诚的英雄事迹被越来越多的人知晓。他先后被授予“重庆好人”“中国好人”“最美退役军人”“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

然而,面对这些荣誉,蒋诚依然谦逊低调。他说:“我只是做了一个军人该做的事,这些荣誉属于国家和人民。”

0 阅读:18

猜你喜欢

旧梦谈史

旧梦谈史

遇到每一个值得被记录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