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2年的一个深夜,曾国藩刚为母亲守灵整夜,疲惫地从灵堂走出。那一刻,手下康福猛地大吼:“大人低头!”曾国藩本能地弯腰,只听“嗖”的一声,一把飞刀擦着头顶掠过,狠狠钉进身后木柱。
那时,清朝正被太平天国的浪潮席卷。
曾国藩,这位朝廷重臣,咸丰帝眼中的左膀右臂,早已成了太平军的死敌。
他回家奔丧的路上,顺道在一间破旧酒馆歇脚。
酒劲上头,他随手在墙上题了首诗,显摆自己的身份。
就是那几下笔墨,暴露了行踪。
太平军的探子盯上他,层层上报,除掉曾国藩,成了天国的头号军令。
而康禄,一个出身武艺世家的汉子,正经历着人生的低谷。
父亲早逝,母亲病重,兄弟俩倾家荡产也没留住她。
康禄的大哥康福外出谋生,他独自守着老宅,结果大灾来临,不得不逃难。
途中,他撞见一支太平天国的队伍:军纪严整,不抢不杀百姓,还救下晕倒的他。
康禄心里盘算,空有一身武艺,连自己都吃不饱饭,何不投奔?一问才知,这些人打着“有饭同吃、有衣同穿”的旗号,要翻清廷的天。
这比朝廷说的什么“叛党恶棍”强得多。
康禄当场投军,为表忠心,他揽下刺杀曾国藩的活儿,就凭那一手飞刀绝技,父亲亲传的本事。
那天,康禄早早埋伏在曾家灵堂外头。
他等啊等,终于见到曾国藩现身。
飞刀出手的瞬间,他傻眼了,哥哥康福竟然在旁边护卫!刀刃一飞过,康禄故意暴露位置,引哥哥追进林子里。
那边厢,康福认出飞刀上父亲的印记,心下一沉。
他一边叫人护住曾国藩,一边冲入密林。
兄弟俩重逢,康福红了眼眶:“弟弟,你不能糊涂。”康禄倔强顶回去:“哥哥,我在为天下汉人争口饭吃。”
康福细说一路艰险,劝弟弟投靠曾国藩谋条活路;康禄却咬死清廷压迫汉人,自己死也要拼个“理想”。
两人争执半天,谁也说服不了谁。
最后,他们约法三章:永不为恶人做事。
康禄扭头便走,从此不再刺杀;康福没向曾国藩吐露一字,默默守护。
兄弟俩背向而行,康禄成了太平军一员猛将,康福在曾国藩麾下鞠躬尽瘁,从此天各一方。
这就是命运的戏弄,一个字,揭穿一场暗杀;一把刀,劈开一个家。
康禄的选择,源于清廷的压制,汉人被朝廷踩在脚下,他才赌上性命去太平天国搏条生路。
而康福的坚守,埋着乱世的无奈,身为护卫,他只能在“忠君”和“护弟”间闭眼一跳。
那时,多少百姓像康家兄弟,家散国破,只为一口饭硬生生反目。
可结局的“各自前行”,才是更大的痛,清廷若早懂体恤黎民,就不会逼出兄弟相残的刀锋。
(信息来源:中国历史研究院《曾国藩与太平天国史料》、人民网-文化频道《清代社会变革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