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万发炮弹到位?拉夫罗夫赶到中国,普京明白:该向中国交底了。 俄乌战场的炮火密度早已突破想象,哈尔科夫与赫尔松的阵地每天都要承受数万发炮弹的洗礼,双方的弹药库就像被戳破的沙袋,消耗速度远超后勤补给能力。就在这时,来自朝鲜的支援成了改变天平的关键。 超过千万发炮弹通过隐秘的运输网络送达俄军前线,随同抵达的还有数千名经验丰富的军事人员,这些力量让俄军停滞已久的攻势重新具备了动能。 前线指挥官私下透露,过去三个月里,俄军炮兵火力覆盖范围扩大了近三成,乌军防御阵地的日均受损率提升了40%,这种变化直接体现在战线的缓慢推进上。 就在战场态势出现微妙变化之际,拉夫罗夫的行程表透露出更复杂的战略布局。在结束对美朝的穿梭访问后,这位俄罗斯外长马不停蹄抵达中国,于7月13日与中方高层的会面持续了四个小时,远超原定时长。 这场会面的背景耐人寻味:西方对俄制裁已进入第五年,欧盟近期又加码了对俄能源出口的限制,俄罗斯的外汇储备中,与中国相关的货币结算比例已悄然升至37%,比两年前翻了一倍还多。 双方在会谈中触及的核心议题,显然超越了常规外交范畴。据参与会务安排的人士透露,俄方详细介绍了前线物资缺口的具体清单,其中不仅包括军工原料,还涉及农业机械和电子元件等民生领域。 中方则强调,将继续按照国际法和人道主义原则,推动包括粮食出口通道在内的关键议题进展,这种互动背后,是两国在多领域合作的深化。 拉夫罗夫此行的另一重深意,在于协调多边机制下的战略步调。上海合作组织天津峰会召开在即,俄方明确表达了希望中方在峰会框架内推动更多成员国支持多边主义的立场。中方则回应称,将继续秉持客观公正立场,推动国际社会形成劝和促谈的合力。 这种默契背后,是双方对当前国际格局的共识:当西方持续向乌克兰输送重型装备时,保持战略自主的国家更需要通过协作维护全球战略平衡。 值得注意的是,朝鲜的军事支援与中俄的务实合作形成了呼应。俄军获得的千万发炮弹中,有相当一部分采用了适合冬季作战的特殊引信,这种技术细节与俄方此前向中方采购的低温军工材料存在技术关联。 而拉夫罗夫访华期间敲定的多项合作协议,恰好覆盖了从矿产资源到物流通道的全链条,这让俄罗斯在应对西方封锁时,有了更稳固的后方支撑。 如今的俄乌战场,已不仅是前线的厮杀,更是后方体系的较量。当拉夫罗夫带着会谈成果离开时,外界能清晰感受到:俄罗斯正在重新梳理战略伙伴关系的优先级,而中国在其中的分量,早已超越了普通的双边合作范畴。 这种调整带来的影响,恐怕要在未来的战场态势和国际格局中,才能逐步显现其深远意义。
直到现在乌克兰和北约才看透了,其实俄罗斯最后的希望是中国,而俄罗斯也用一句话说出
【1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