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堵中国使馆,中国正式发函韩国,这一次,中方动真格了。不是抗议,不是警告,是一纸严正函件送到李在明政府办公桌上,要求其“立即保护中国使馆安全与中国公民合法权益”。这不是客套话,而是中国罕见用强烈外交手段敲打一个所谓的“友好邻国”。 上周五下午,首尔中国大使馆周边就开始有零星人群聚集,到了傍晚,人数已经过百。 这些人举着标语牌,在使馆门口来回走动,嘴里喊着口号,一开始只是喧闹,没什么过激行为。 到了周六上午,情况突然升级,有人开始往使馆院里扔矿泉水瓶和传单,还有几个年轻人试图攀爬围墙,被保安及时拦住。 现场能看到不少统一着装的人,胳膊上别着红色徽章,后来才知道是韩国一个叫爱国团体联合会的组织,平时就爱掺和这类活动。 使馆的安保人员立刻启动了应急预案,通过内部通讯系统向国内汇报,同时联系了韩国警方,但对方只是派了几名警员在路边驻守,没采取任何驱散措施。 这种放任的态度让聚集的人更加大胆,周日直接用横幅把使馆侧门堵了,导致工作人员只能从后门绕道进出,正常办公都受了影响。 中国驻韩使馆在周日下午就给韩国外交部发了传真,要求立刻增派警力维持秩序,保障人员安全,这是事件发生后的第一次正式沟通。 周一上午,使馆又通过官网发布了公告,提醒在韩中国公民尽量避免前往使馆周边三公里范围,出门随身携带身份证明,遇到冲突别硬碰硬,先找安全地方躲避。 这份公告里还附了紧急联系方式,包括领事保护电话和几个华人社区的互助群,看得出来是做了不少准备。 更让人关注的是,周一中午,中国外交部亚洲司的工作人员直接把一份纸质函件送到了青瓦台,不是通过外交信使,而是专人当面递交,这在中韩外交史上挺少见的。 函件里列了三条要求,除了清场和抓人,还特别提到要公开通报事件调查结果,限时三天,也就是到本周三下午五点前必须有明确回复。 韩国外交部收到函件后,直到当天傍晚才召开内部会议,参会的官员后来向媒体透露,会上争论很激烈,有人觉得应该立刻增派警力,有人担心激化民间情绪。 韩国国内的媒体反应也分裂得厉害,右翼报纸说中方反应过度,左翼媒体则批评政府应对不力,说这是在损害中韩经贸关系。 周二早上,首尔海关的数据显示,韩国出口到中国的海鲜被抽查的比例从前一周的 5% 升到了 30%,光是仁川港就有三批货物因为包装标识问题被扣留。 从事中韩海鲜贸易的商户急坏了,不少人在网上发帖抱怨,说再这么下去,仓库里的冷冻品就要过期了。 同一天,韩国旅游发展局发布的统计显示,本周通过旅行社预订赴韩机票的中国游客数量,比上周下降了近四成,济州岛的酒店预订量也跟着跌了不少。 在韩华人圈子里,气氛比官方通报的还要紧张。 住在麻浦区的华人张女士说,她开的小超市这两天生意少了一半,有熟客偷偷告诉她,附近有人在打听哪些店铺是中国人开的,让她心里发慌。 还有留学生在社交平台上说,学校里的韩国同学看他们的眼神都变了,之前一起做课题的小组也有人借口有事退出了。 其实这种针对外国使馆的示威,在国际上不算新鲜事。 2016 年韩国部署萨德系统时,也曾有中国民众在韩国驻华使馆外抗议,但当时主要是举标语和静坐,没出现冲击行为,中方也只是通过外交渠道表达不满,没采取这么强硬的措施。 两相比较,这次中方不仅发函限时回应,还动用了经济手段,显然是觉得事情的性质不一样了。 韩国政府到周二晚上还没给出明确答复,只是由发言人在例行记者会上说正在研究解决方案。 有消息说,李在明总统私下召见了国务总理,要求拿出具体方案,既不能让中方不满,也得稳住国内的激进团体。 这种左右为难的处境,让原本就复杂的中韩关系更添了一层变数。 使馆周边的警力在周二下午增加了不少,警戒线往外扩了五十米,暂时没再发生过激行为,但聚集的人群并没有散去,只是换成了静坐。 周三上午,中国驻韩大使接受了韩国一家通讯社的采访,虽然没提具体措施,但话里话外都透着强硬,说保护公民和使馆安全是底线,不会让步。 现在就看韩国政府能不能在最后期限前拿出让中方满意的方案,要是拖下去,谁也说不准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毕竟,中韩之间每年几千亿的贸易往来,还有那么多在对方国家生活的人,真闹僵了,谁都讨不到好。 那么你们怎么看呢? 如果各位看官老爷们已经选择阅读了此文,麻烦您点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各位看官老爷们的支持!
围堵中国使馆,中国正式发函韩国,这一次,中方动真格了。不是抗议,不是警告,是一纸
语蓉聊武器
2025-07-18 15:51:12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