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算不算欺诈?游客吃苏州糖水,发现餐具“暗藏玄机”,里面居然有“内增高”,看起来

唯一社 2025-07-18 15:05:42

这算不算欺诈?游客吃苏州糖水,发现餐具“暗藏玄机”,里面居然有“内增高”,看起来满满一大杯的糖水,只有薄薄一层。游客认为这是欺骗顾客,而店家回复:“只卖3块钱一杯还想怎么样?不是让你吃饱,只是让你尝尝味道!” 一位游客听说苏州的糖水很有名气,便在一家餐馆点了一份尝试。菜单上写着价格仅为3元一碗,配图显示的是一大杯满满的糖水,给人一种份量十足的感觉。游客心里暗自觉得:价格实惠,份量也够大,挺划算的。可是,当他用汤勺挖了一口时,发现碗底“咚”的一声碰到了底部。 实际上,这个所谓的“糖水碗”采用了“内增高”设计——外观看起来体积很大,但内部空间其实很有限。只是在碗的外层装饰得厚实一些,里面的糖水却很少。游客觉得自己被欺骗了——明明看着那么大一份,实际上却几乎没有多少内容,这样的设计让人觉得很不公平。 餐厅方面回应说:碗的厚实只是为了美观和装饰效果,糖水的价格定在3元,是为了让顾客体验口感,而不是为了让人吃得饱。他们坚称自己没有虚假宣传,碗虽然看似薄,但价格是合理的。 这件事引发了广泛讨论。有网友指出:用这么大的碗盛糖水,实际上只装了碗底几口,是否属于欺骗消费者?他们建议,既然份量有限,不如直接用小碗,消费者也不会有异议。偏偏商家用大碗制造视觉冲击,结果一挖就见底,显得很虚假。 也有人认为,这实际上就是一种误导。价格低廉的糖水,本身就难以保证份量充足,商家用大碗制造“份量感”,让人误以为物超所值,但实际上内容很少。这种虚假的“落差”让消费者觉得被坑了。 还有一些声音表示,3块钱的价格本身就有限制,不能期望太多。就像火锅里用生菜和豆芽垫底一样,低价商品本身就难以做到“多份又实惠”。关键在于消费者要理性认识价格的限制,避免盲目追求虚假的“份量”。 我个人认为,消费者的权益应当得到尊重。商家如果觉得利润不够,可以选择涨价,但必须保持诚信。用“内增高”或“虚大”的手段,实际上就是一种欺骗。既然份量有限,为什么不用更合适的小碗?商家心里清楚,只是为了制造一种“份量感”。 品尝糖水可以,但不能用花招误导顾客。最合理的做法是明确标价,区分不同容量的商品,让消费者一看便知,避免误会。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良好的信誉。 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我觉得,商家应当坚守诚信原则,避免用虚假手段欺骗消费者。价格合理、信息透明,才是赢得信任的关键所在。南通糖水 中式糖水 新中式创意糖水 糖水问题 糖水价目表

0 阅读:0
唯一社

唯一社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