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了3年,占据了乌克兰20%的土地,为什么俄罗斯还不收手?答案很简单,随着冲突的持续,俄罗斯的目标变了。最早,俄只是想通过军事行动来阻止乌克兰加入北约。后来俄罗斯发现欧美全部下场了,不打不行了。 这场打了三年的俄乌冲突,其实一开始俄罗斯的目标挺单纯的。2022 年刚开打那会儿,普京总统在电视讲话里反复强调,俄罗斯的核心诉求就是阻止乌克兰加入北约。为啥呢?因为北约从 1999 年开始东扩,已经把波兰、立陶宛这些前苏联国家都拉进去了,现在乌克兰要是再加入,北约的导弹部署就能直接顶到俄罗斯家门口。就像 2008 年北约布加勒斯特峰会那会儿,美国就力推乌克兰入约,当时俄罗斯就强烈反对,结果北约虽然没给正式邀请,但还是把乌克兰列进了 “申请国” 名单。这种步步紧逼的架势,换谁都得慌。 可打着打着,俄罗斯发现事情不对劲了。本来以为就是一场 “特别军事行动”,教训一下乌克兰就行,没想到欧美国家全下场了。美国不光给乌克兰提供 “毒刺” 防空导弹、“标枪” 反坦克导弹这些武器,还把 “海马斯” 火箭炮都送过去了,一下子把乌军的反攻能力提上去了。欧盟那边也不闲着,到 2025 年已经搞了 17 轮制裁,把俄罗斯的能源、金融、军事企业都盯上了,连 “影子舰队” 这种民用船只都不放过。更要命的是,芬兰和瑞典在 2022 年申请加入北约,虽然土耳其卡了一下,但芬兰还是在 2023 年正式入约了,这一下子让北约在波罗的海的军事存在翻倍,俄罗斯的圣彼得堡和加里宁格勒都被北约包围了。 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的目标就变了。原来只是想阻止乌克兰入约,现在得考虑怎么把已经占的地盘变成 “安全缓冲区”。比如说克里米亚,2014 年就公投入俄了,现在俄罗斯在那儿部署了黑海舰队,把刻赤海峡变成了自家后院。还有顿巴斯地区,俄罗斯支持的武装已经控制了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的大部分区域,这里有丰富的煤炭资源,还是俄罗斯通向克里米亚的陆上走廊。再加上赫尔松和扎波罗热,这两个地方控制着第聂伯河的出海口,对俄罗斯的粮食出口和能源运输都特别重要。 而且,俄罗斯发现欧美根本没打算停手。就像 2023 年北约峰会,虽然没给乌克兰正式入约的时间表,但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明确说 “乌克兰将成为北约一员”,这就让俄罗斯觉得,就算现在停火,乌克兰以后还是可能加入北约,到时候之前的仗就白打了。更气人的是,西方还给乌克兰提供所谓的 “安全保障”,佩斯科夫直接说这是 “极其错误且危险的”,因为这侵犯了俄罗斯的安全利益。 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只能硬着头皮继续打。一方面,得巩固现有的占领区,防止乌军反攻;另一方面,得扩大控制范围,把哈尔科夫、尼古拉耶夫这些战略要地拿下来,这样才能在谈判桌上有更多筹码。就像 2022 年乌军反攻那会儿,“海马斯” 火箭炮把俄军的后勤线炸得够呛,俄罗斯没办法,只能把防线往后撤,但同时也加强了对顿巴斯的进攻,就是为了把战线稳定下来。 还有国内政治因素。俄罗斯老百姓本来就对北约东扩有怨气,现在打仗打了三年,民族主义情绪越来越高。普京政府要是这时候收手,很可能被当成 “软弱”,影响政权稳定性。而且,俄罗斯的军工企业在战争中订单暴增,像乌拉尔车辆厂的 T - 90M 坦克生产线都 24 小时运转了,这种经济利益也让战争停不下来。 说白了,俄罗斯现在是骑虎难下。一开始只是想阻止北约东扩,现在却被拖进了一场消耗战。欧美国家不断给乌克兰输血,俄罗斯只能不断调整目标,从 “去军事化” 变成了领土控制。就像 2023 年佩斯科夫说的,俄罗斯坚持 “安全不可分割” 原则,意思就是乌克兰的安全不能建立在俄罗斯的不安全之上。这种逻辑下,俄罗斯只能继续打下去,直到建立起自己认为的 “安全边界”。 不过,这场战争对双方都是灾难。乌克兰有上千万人流离失所,俄罗斯的经济也被制裁拖累,2023 年 GDP 下降了 3.5%。国际社会一直在呼吁停火谈判,但双方的诉求差距太大,俄罗斯要承认新领土,乌克兰要收复失地,短期内根本谈不拢。就像 2025 年欧盟和英国的新一轮制裁,表面上是施压,实际上可能让俄罗斯更铁了心打下去。 总的来说,俄罗斯不收手的根本原因,就是目标变了。从最初的 “阻止北约东扩”,变成了现在的 “建立安全缓冲区”。欧美国家的全面介入,让俄罗斯觉得退一步就是万丈深渊,只能硬着头皮往前走。但战争没有赢家,最后受苦的还是老百姓。就像 2019 年印巴空战,巴基斯坦用中国造的 JF - 17 战机打赢了印度,靠的是战术和武器,但真正的和平,还得靠政治智慧和大国担当。
从拉夫罗夫的表情不难看出:俄罗斯真怒了!你给乌克兰提供军援,我忍了;你炸毁我海
【121评论】【3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