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俄罗斯放着几十万的正规军不用,却大量使用雇佣兵?说白了,俄乌这仗拖成了烧钱

探修説 2025-07-16 16:15:08

为什么俄罗斯放着几十万的正规军不用,却大量使用雇佣兵?说白了,俄乌这仗拖成了烧钱的大坑,雇佣兵省钱省力,还能帮普京保留主力军,万一北约真的下场了,俄罗斯也有一战之力。 俄乌这场仗打到现在,早不是简单的领土争夺,而是一场牵扯全球格局的消耗战。俄罗斯为啥放着几十万正规军不用,反而把瓦格纳这种雇佣兵推到前线?说白了,这背后藏着普京的战略算盘 —— 既要在乌克兰战场上拖住西方,又得给自己留条后路,万一北约真的撕破脸下场,手里还得有牌可打。 先从成本账算起。雇佣兵听起来工资高,比如瓦格纳士兵每月能拿 21 万卢布(约 1.5 万人民币),比俄罗斯正规军高出一大截。但这里面有个关键区别:正规军的薪资、福利、保险都是国家长期负担,打一天仗就得养一辈子兵。而雇佣兵是 “临时工”,死了赔一笔钱了事,伤残了也不用养到老。就像瓦格纳的抚恤金是一次性给 1200 万卢布(约 87 万人民币),看似不少,但跟正规军的终身福利比起来,长期成本反而更低。更绝的是,瓦格纳这种私人武装还能帮俄罗斯政府绕过国际制裁 —— 武器和资金走灰色渠道,账面上干干净净,西方想找茬都找不到把柄。 再看战场定位。俄乌冲突本质上是一场 “混合战争”,无人机、电子战、城市巷战这些新玩法,把传统正规军的优势削弱了。瓦格纳这种雇佣兵出身的部队,反而更擅长打这种 “脏活累活”。比如在巴赫穆特绞肉机里,瓦格纳用囚犯当炮灰消耗乌军,自己的精锐部队专攻关键据点,这种不要命的打法正规军根本干不出来。更重要的是,雇佣兵打输了可以随时甩锅 ——“这是私人公司行为,跟俄罗斯政府无关”,而正规军一旦受挫,国内反战情绪立刻就会炸锅。 最关键的还是战略留白。俄罗斯正规军号称百万,但真正能投入乌克兰的也就是二三十万,剩下的都得盯着北约在东欧的小动作。北约明面上说不直接参战,可波兰、波罗的海三国的军事基地里,F-35 战机和 “爱国者” 导弹早就部署到位了。去年冬天,北约在罗马尼亚搞的 “敏捷作战部署” 演习,直接把前线指挥部搬到了乌克兰边境。普京心里清楚,要是把正规军全砸在乌克兰,万一北约趁虚而入,莫斯科连个像样的防御都凑不出来。 瓦格纳这种雇佣兵就成了绝佳的 “战略缓冲垫”。他们在前线顶着乌军的反攻,消耗西方援助的武器弹药,而俄罗斯正规军则躲在二线整训,悄悄把 T-90M 坦克和 S-500 防空系统往前线挪。更绝的是,雇佣兵的存在还能试探西方底线 —— 要是北约对瓦格纳的行动反应激烈,俄罗斯就缩手;要是反应平淡,那就继续加码。这种 “进可攻退可守” 的战术,把战略主动权牢牢攥在了手里。 当然,雇佣兵也不是万能的。瓦格纳和俄罗斯国防部的矛盾早就公开化,普里戈津多次抱怨弹药供应不足,甚至直接炮轰俄军高层 “指挥无能”。这种内部裂痕要是处理不好,随时可能变成一颗定时炸弹。但对普京来说,只要能在北约介入前把乌克兰拖垮,这些代价都是值得的。毕竟,在大国博弈的棋盘上,没有永远的盟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说到底,俄罗斯的雇佣兵策略,本质上是一场豪赌 —— 用短期的成本换取长期的战略纵深,用局部的损失避免全局的崩盘。这场赌局的输赢,不仅关系到乌克兰的命运,更可能改写整个欧洲的安全格局。而历史早已证明,在大国角力的战场上,笑到最后的往往不是兵力最强的那个,而是最能算计的那个。

0 阅读:105

猜你喜欢

探修説

探修説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