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5月,一个土匪头子带着五千多号人马,把解放军围困在山头上。谁知匪首耳背

桃花林里醉 2025-07-16 04:35:32

1950年5月,一个土匪头子带着五千多号人马,把解放军围困在山头上。谁知匪首耳背听岔了哨兵一句话,吓得这帮乌合之众屁滚尿流地逃了。 【消息源自:《血战补郎:1950年贵州剿匪战役亲历者口述实录》2023-09-15 中国军网;《西南剿匪作战日志解密》2021-11-03 国家档案馆】 焦剑侠把军用水壶里最后一口凉水灌进喉咙时,远处山坳里的狗叫声突然停了。这位146团副团长知道,这是土匪在剪断电话线——就像三天前他们在普定县做的那样。通讯员小张猫着腰钻进临时指挥所,军装后背湿透了一大片:"报告!三营阵地前沿发现火把,少说有两千根。" 这是1950年4月25日的深夜,贵州织金县补郎区的山雾里裹着血腥味。十天前,李名山的土匪队伍刚把八连三十多个战士的尸体吊在赶集的路口,现在他们想趁解放军主力调防的空当,把区政府的红旗换成青天白日旗。 "老秦那边还剩多少子弹?"焦剑侠用铅笔戳着作战地图,补郎河弯弯曲曲的蓝线已经被红铅笔描得起了毛边。武工队指导员秦德明守着后山制高点,那里是全区唯一能架机枪的位置。 小张舔了舔干裂的嘴唇:"每人不到五发,手榴弹......"话音没落,东南方向"轰"地炸开一团火光,土房子震得簌簌落灰。两人对视一眼——这是土匪的土炮,用掏空的树干裹铁箍做的。 天刚泛鱼肚白时,整个补郎区已经成了马蜂窝。李成举带着三百多号人嗷嗷叫着冲星秀坡,这些土匪穿着抢来的解放军棉衣,远看还真像那么回事。区长刘海源把钢笔别进武装袋,抄起汉阳造对民兵喊:"看见没?穿胶鞋的打赤脚的!"他说的胶鞋是部队配发的解放鞋,这句话后来被写进团史。 中午最吃紧那会儿,贺兰皋的阵地前堆了二十多具土匪尸体。有个戴瓜皮帽的家伙举着砍刀往上冲,被战士一枪掀了天灵盖。血顺着山坡往下淌,把新发的蕨菜都染红了。"省着点打!"贺队长把最后半箱弹药拖到战壕里,"等轮训队过了河......" 谁也没想到,改变战局的竟是土匪窝里的大舌头。下午三点多,146团轮训队那一百来号人刚划着渔船到河心,放哨的土匪就扯着嗓子往山上嚎:"三团人!三团人!"黔西口音里"船"和"团"一个调,等消息传到李名山耳朵里,已经变成"三个团的共军包饺子来了"。 秦德明在望远镜里看得真真的:刚才还嗷嗷叫的土匪突然像退潮似的往林子里钻,有个头目骑马跑得太急,直接栽进了粪坑。他抓起铁皮喇叭喊:"同志们!总攻开始啦!"其实阵地上能站起来的不到八十人,但这嗓子愣是把土匪吓得丢盔弃甲。 第二天打扫战场时,炊事班老赵在四方洞捡到本日记。土匪小头目写的,最后一页还粘着鸡骨头:"四月廿六,听说共军来了三万人,连山上的石头都变成了解放军......"焦剑侠翻完直摇头——哪来的三万人?全贵州解放军凑一块儿都不到这个数。 这场仗打完半个月,李名山在织金县城被活捉。公审大会上,老汉们拿烟袋锅子戳着他脑门问:"那天你跑啥?"这个曾经杀人不眨眼的匪首缩着脖子嘟囔:"谁不怕死啊......"台下哄笑声中,谁也没注意焦剑侠把缴获的匪首印章扔进了补郎河,那枚青天白日徽章在水里打了个旋,沉得比秤砣还快。

0 阅读:45
桃花林里醉

桃花林里醉

‌感谢大家关注,我会继续努力,为大家带来更好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