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果终于显现了!印度现在几乎成了外资的“坟地”了!印度先以各种各样的优惠政策比如说减税、低价的地皮、专门对接机构等方式把外国企业骗进印度,叫企业先把工厂建起来,印度甚至会大发善心给外国企业低价贷款。 要说印度在吸引外资这件事儿上可太让人捉摸不透了:一开始,那优惠政策一个接一个,减税、低价地皮,还专门成立对接机构,甚至给外国企业提供低价贷款,就跟在说 “快来呀,印度市场钱好赚”。 可现实却给了外资企业们重重一击,如今印度简直快成外资的 “坟地” 了。 就拿印度对外资企业的政策变化来说事儿:最开始,印度为了吸引外国企业来建厂,那是各种 “画大饼”:就像保变电气,2012 年的时候,印度刚经历大停电,全国 6.7 亿人陷入黑暗。 印度政府意识到他们的电力基础设施不行,急需外国技术,保变电气作为中国电力设备的领军企业,被印度政府盯上了。 当地政府给出优先订单权、税收优惠、土地支持,还承诺优先采购保变的产品,保变电气也挺实在,带去全套高压变压器生产线,在印度建了现代化工厂,还花一亿多人民币,送 200 多个印度工程师到中国培训。 可后来呢,等印度工程师技术提升了,印度政府的态度就变了,2020 年推出 “生产关联激励计划”。 表面上说是给制造业企业补贴优惠,实际上是要求外资企业逐步把技术和管理权交给他们本土公司,不然就享受不了优惠。 保变电气想扩建生产线,审批被拖了一年半,订单优先权也没了,阿三把订单都给了本土企业。 到 2023 年,该企业在当地的年收入只剩 3 万人民币,亏损却高达 1400 多万,这谁能扛得住啊! 2025 年 5 月 29 日,保变电气只能把印度子公司九成的股权贱卖给了当地阿特兰塔公司,这公司以前还是保变的零件供应商呢。 再看看其他企业,沃达丰的遭遇更是典型:2007 年,沃达丰花 111.2 亿美元收购了李嘉诚在开曼的公司,间接控制了印度和记 67% 的股份。 因为收购在开曼进行,开曼免税,这是国际常见操作,但印度税务部门不干了,说涉及印度公司就得缴税,给沃达丰开了 20 亿美元罚单,李嘉诚也被追 12 亿。 沃达丰不服,打官司到印度最高法院,最高法院一开始判沃达丰赢,结果印度税务部门推动国会改了《所得税法》,新条款能往前算 50 年。 这下他们再上诉就输了,还要交上几十亿美元的罚款,后来又找国际仲裁赢了,可阿三又出新招,扩大电信公司分成范围,让人家欠了几千亿卢比电波费,最后只能把 35.8% 的股份转给政府抵债。 还有中资手机企业,小米在印度市场曾经卖得很好,2017 年还拿过印度销量第一,占 23.5% 份额,可 2022 年,小米想把 48 亿人民币汇出去,直接被冻结。 印度说小米用 “特许权使用费” 名义非法汇款,小米解释 84% 是给高通的专利费,印度执法局根本不听,从 2022 年 4 月扣到现在,中间解冻一点又冻上,法院还驳回小米申诉。 OPPO 在 2022 年被说逃税 38 亿,vivo 119 个银行账户被封,里面有 4 亿,还被指往中国汇了 455 亿避税。 这些中资手机企业原本看中印度 14 亿人的大市场,可现在呢,份额掉了,钱还可能被冻,2023 年一季度,小米份额掉到 16%,中资品牌份额从七成跌到五成。 不止这些企业,据统计,2014 到 2021 年,2783 家跨国公司关了在印度的业务,家乐福、哈雷戴维森、福特这些都在里面。 2024 年更夸张,印度外资净流入比去年同期跌了 85%。这数据太能说明问题了,外资都用脚投票,不敢去印度投资了。 印度这样对待外资企业,真的让人挺无语的,企业去投资,本来是想互利共赢,可印度这做法,感觉就是在 “坑” 外资,一会儿改政策,一会儿罚款,企业根本没法安心经营。 像大众,一年利润 1000 多万美元,被印度罚款 14 亿美元,这罚款金额太离谱了;还有韩国浦项制铁,曾在印度奥里萨邦投入 120 亿美元投建印度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外资项目,结果因为联邦政府和邦政府多次违约,项目夭折,先期投入全打水漂。 印度现在这样的情况,以后想吸引外资怕是更难了,原本靠人口红利和市场潜力吸引来的投资,慢慢变成大家躲着走的 “雷区”。 印度要是不改变对外资的态度,调整那些不合理的政策,所谓的 “世界工厂” 梦,估计只能是一场空,毕竟,没有哪个企业愿意把钱投到一个随时可能被 “坑” 的地方。
恶果终于显现了!印度现在几乎成了外资的“坟地”了!印度先以各种各样的优惠政策比如
墨魂
2025-07-16 02:20:38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