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5年,康熙路过辛者库时,见一宫女生得清新脱俗,便临幸了她。事后,康熙不但没

历史趣闻社 2025-07-15 17:34:13

1685年,康熙路过辛者库时,见一宫女生得清新脱俗,便临幸了她。事后,康熙不但没给名分,还夺走了宫女的孩子,谁也没想到,她最后却成了赢家,活到了97岁高龄。 这位宫女叫卫氏,刚进辛者库时才十五岁。辛者库是宫里最低等的地方,干的都是浆洗衣物、倒夜香的粗活,冬天凿冰洗衣,手上全是冻疮,夏天在闷热的洗衣房里汗流浃背,日子苦得像泡在黄连水里。可卫氏跟别人不一样,再累的活计,她都做得干干净净,空闲时还会偷偷用烧焦的柳枝磨尖了写字,攒下别人丢弃的旧书偷偷看。 被康熙临幸那晚,卫氏没像别的宫女那样哭哭啼啼求名分。她知道,在这深宫里,皇帝的恩宠就像天上的云,说散就散。果然,第二天康熙走后,再没踏足过辛者库。直到十个月后,卫氏生下个男孩,太监抱着襁褓要抱走时,她只轻轻摸了摸孩子的小脸,说了句“好好长大”。 旁人都替她委屈,觉得这孩子白生了。卫氏却该干嘛干嘛,洗衣时依旧把袖口扎得整整齐齐,吃饭时哪怕只有一个窝头,也掰成小块慢慢嚼。有宫女背后嚼舌根,说她心硬,连孩子都不想。卫氏听见了,只笑笑:“想有啥用?我现在这光景,护不住他。不如好好活着,说不定将来还有见一面的缘分。” 宫里的日子难熬,勾心斗角从没断过。有回管事嬷嬷故意刁难,把别人洗坏的龙袍塞给她,要治她的罪。卫氏不慌不忙,指着龙袍上的污渍说:“嬷嬷您看,这油渍是御膳房的香油,我昨天在后院晒衣服,压根没去过前殿。”几句话说得有理有据,嬷嬷挑不出错,只好作罢。 后来卫氏的儿子胤禩长大了,在一众皇子里格外出色,文武双全,还特别会笼络人心。康熙看着这个儿子,偶尔会想起辛者库那个安静的宫女,派人去看看,回禀说卫氏还是老样子,不攀附谁,也不得罪谁,每天除了干活,就是在窗边看看书,侍弄几盆从墙角挖来的野草。 有次胤禩获准去辛者库看母亲,一进门就跪下了,眼泪直流:“额娘,儿子让您受苦了。”卫氏扶起他,拍了拍他的衣服,眼神平静:“我在这儿挺好,不愁吃穿,比起当年在乡下饿肚子,已经是天上的日子了。你在宫里要谨慎,别争不该争的,平安就好。”胤禩听着,心里又酸又敬。 康熙晚年,皇子们为了争皇位闹得不可开交,血流成河。胤禩也曾卷入其中,好几次都险象环生。每次遇到难处,他就想起母亲的话,收敛锋芒,不跟人硬碰硬,居然一次次化险为夷。 雍正登基后,清算旧党,不少皇子都落了悲惨下场。胤禩虽然也受了些牵连,但因为平时行事低调,加上卫氏教他的“不争”之道,最后总算保住了性命,还能时不时派人给母亲送些东西。 这时候的卫氏,已经从辛者库搬到了一处安静的小院,虽然还是没名分,但没人再敢欺负她。她依旧保持着年轻时的习惯,早睡早起,每天扫地、浇花,天气好的时候就坐在门口晒太阳,手里拿着胤禩小时候穿过的一件小衣服,缝缝补补。 宫里的人换了一茬又一茬,新入宫的小宫女们听说辛者库有位高寿的“卫姑姑”,都好奇地去看。只见她满头银发,脸上爬满皱纹,眼神却清亮得很,见了人还会笑着打招呼,递块自己做的南瓜干。有人问她长寿的秘诀,她就说:“吃饱睡好,不想烦心事。别人的好咱不妒,自己的苦咱不嫌,日子就过去了。” 卫氏活到97岁才去世,那时候已经是乾隆年间了。她去世那天,胤禩的儿子,也就是她的孙子,捧着她亲手缝的那个小布包,跟乾隆请旨,想给祖母一个名分。乾隆听了卫氏的故事,叹了口气:“这样的女子,不争不抢,安守本分,比那些争权夺利的后妃可敬多了。”于是下旨追封卫氏为“良妃”。 从辛者库的宫女到死后追封的良妃,卫氏一辈子没靠过谁,就凭着一股韧劲和通透,在波诡云谲的深宫里活成了赢家。她没得到过皇帝的宠爱,却培养出了懂事的儿子;没享受过荣华富贵,却安安稳稳地看了近百年的日出日落。 其实人生啊,有时候不争,反而能得到更多。就像卫氏,守住了自己的本心,也守住了一世的安稳。 ——《清史稿·后妃传》改编

0 阅读:53

猜你喜欢

历史趣闻社

历史趣闻社

社内趣闻,笑看历史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