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汶川地震发生4天后,一辆农用三轮车从山东日照莒县阎庄镇渚汀村出发

亲姐姐的艾维 2025-07-15 03:00:32

2008年5月,汶川地震发生4天后,一辆农用三轮车从山东日照莒县阎庄镇渚汀村出发了。驾驶室里挤着10个农民,最年轻的42岁,最大的62岁。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刘中明是这次行动的发起人,地震发生当天,这个52岁的农民在村里小卖部看电视直播,越看越坐不住。他找到村里几个平时关系不错的老哥们商量,大家一合计,决定去四川帮忙。 最大的难题是交通工具,村里唯一能跑长途的是刘中停的农用三轮车,买了8年,平时拉货用。刘中停二话没说就答应了,还主动承担了油费。 出发前,10个人凑了8000多块钱。这在2008年的农村不是小数目。他们到县城批发市场买了100斤煎饼、20箱矿泉水、10床棉被,还有常用药品。东西装满了车斗,人只能轮流坐在驾驶室里。 从山东到四川,导航显示2000多公里。农用三轮车最高时速40公里,算下来至少要开50个小时。他们没有高速公路通行证,只能走国道省道,实际用了整整4天3夜。 农用三轮车没有卧铺,10个人轮流开车,其他人就在车斗里将就。5月的夜晚还很凉,他们裹着带来的棉被,靠在一起取暖。 进入四川境内后,路况变得复杂。很多路段因为地震受损,三轮车几次陷在泥里。每次都是10个人一起推,推出来继续走。刘光瑞的鞋子在推车时弄丢了一只,后面几百公里都是穿着一只鞋走完的。 5月16日上午,他们终于到达都江堰。当地正在组织救援力量,看到这辆外省牌照的农用车,工作人员起初有些疑惑。刘中明拿出村委会开的介绍信,说明了来意。 安置点的负责人给他们安排了任务:搭建临时帐篷。这活儿看似简单,实际很有讲究。帐篷要牢固,还要考虑通风排水。刘光瑞以前在建筑工地干过,他教大家用木桩加固帐篷底部,比原来的方法省时一半。 除了搭帐篷,他们还帮忙分发物资。刘中富想了个办法,把不同类型的物资用彩色塑料袋区分,食品用红袋子,药品用白袋子,生活用品用蓝袋子。这样一来,发放速度快了很多。 在灾区的14天里,他们每天工作超过12小时。白天搭帐篷、搬物资,晚上还要巡逻,防止有人趁乱偷东西。吃饭基本就是啃干粮,偶尔能吃上一顿热饭。 5月21日发生余震时,刘中明正在清理一处倒塌的房屋。一块水泥板砸到他背上,当时就疼得直不起腰。但他怕影响士气,硬是忍着没说,晚上偷偷抹了点红花油就继续干活。 返程前一天,安置点的群众自发给他们送行。一位老大娘硬要塞给他们一袋核桃,说是自家树上摘的,让他们路上吃。刘中停推辞不过,最后收下了,但偷偷留下了200块钱。 回到村里后,这件事很快传开了。县里的媒体来采访,他们都不太会说话,只是反复说“应该的,应该的”。那辆三轮车成了村里的名车,很多人专门来看。 2020年疫情期间,这些人又行动起来了。当时刘中明已经64岁,刘光瑞62岁,年纪最大的刘中贵68岁。他们在村口设了防疫检查点,24小时轮班值守,一守就是两个月。 村里有个在武汉打工的年轻人回来隔离,他们主动承担了送饭送菜的任务。每天三顿饭,风雨无阻。年轻人解除隔离后,专门买了烟酒感谢他们。 2023年河北涿州发洪水,刘中明又坐不住了。这次他没法亲自去了,毕竟70岁的人了,身体不如从前。他把自己的3000块钱积蓄全部捐了出去,还动员其他人一起捐款。 现在,那辆农用三轮车停在村委会大院里,成了村里的“文物”。车身上“汶川加油”四个字虽然褪色了,但还能看清楚。每年5月12日,村里都会组织人去擦洗一遍。

0 阅读:16

猜你喜欢

亲姐姐的艾维

亲姐姐的艾维

亲姐姐的艾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