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美国人从中国买一个马桶200美元。现在从越南买一个230美元。美国人很兴奋,虽然多花了30美元,但中国的马桶没人买了,用不了几年,越南就可以取代中国,培养成为美国的供应链。 美国人买马桶的事儿,最近有了新动向。 以前他们买中国的,一个 200 美元,现在改成从越南进货,得花 230 美元。 他们心里盘算着,这么一来中国的马桶就卖不动了,过不了几年,越南就能顶替中国,成他们的供应链新选择。 这话听着,总觉得有点把事儿想得太简单了。 就说这马桶,看着就是个陶瓷玩意儿,真要造好,环节可不少。 陶土得炼到合适的纯度,模具得做得精准,釉面处理要均匀光滑,里面的节水阀组装也得严丝合缝,前前后后几十道工序,哪一环跟不上都不行。 中国做卫浴这行,几十年下来,早就把这些门道摸透了。 单说广东潮州,那地方挤着五千多家相关工厂,从烧陶瓷的窑厂到做五金配件的小作坊,开车三个小时,要啥零件都能配齐。 越南那边呢,看着是能把马桶装起来,但好多关键东西自己搞不定。 高端点的釉料得从意大利运过来,精密的阀芯还得从中国进货,本土的产业链缺了一大块。 前段时间听人说,有家越南工厂接了订单,结果本地陶土烧出来的釉面全是气泡,最后没办法,还是从潮州拉了一车原料过去才救了急。 工人的手艺也差着一截。 中国工厂里的老师傅,调马桶水道的倾角,凭着手感就能精确到 0.1 毫米。 这直接导致,越南陶瓷的合格率只有七成,比中国低了两成多,废品多了,成本自然就上去了。 卖到美国的货,中国的退货率也就 1% 出头,越南的能到 8%,来回折腾的售后成本,早就把那点人工便宜给抵消了。 去年四月,美国给越南马桶加了 46% 的关税,巧的是,从中国买的阀芯配件也被加了税。 美国那些大零售商没办法,只能又把订单改回中国,毕竟越南工厂趁机提的价,比关税还狠。 而且越南这两年人工也不便宜了,工人觉得工资跟不上生活成本,时不时就罢工,要求涨钱。 一罢工,生产就得停,交货时间根本没谱。 中国这边,工厂管理、生产组织都更成熟,自动化设备也多,生产稳当得多。 前几年印度想接苹果手机的组装活,也是觉得人工便宜。 结果真干起来才发现,手机上用的高精度螺丝、屏幕模组,本土根本造不出来,全得从外面运。 算下来,物流和等零件的隐性成本,比中国高出不少,最后产能连计划的三成都没达到。 这事儿就说明,供应链不是换个地方开工厂那么简单。 这么看,美国人想靠多花 30 美元就换条供应链,怕是把这事儿想得太容易了。 产业链的形成,得靠几十年的技术积累、配套建设,不是靠一时的政策或者热情就能催出来的。 真要硬来,最后可能发现,花了更多的钱,还没得到原来的便利和质量。 有的网友表示,越南某厂烧马桶,本地陶土烧出来全是气泡,最后还得从潮州调原料救场,工人技术也跟不上,中国师傅能调 0.1 毫米精度,越南工人培训仨月就上岗,退货率差了好几倍。 也有的网友认为,加了关税后更搞笑,越南马桶到岸价反倒比中国贵了 12%,美国零售商又把订单改回来,印度接苹果组装的前车之鉴还在,供应链哪是换个地方就能成的?折腾半天,钱花得更多,东西还未必好,这账算得真不咋地。 那么你们对于此事,有什么看法呢? 如果各位看官老爷们已经选择阅读了此文,麻烦您点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各位看官老爷们的支持! #夏日旅行攻略#
以前美国人从中国买一个马桶200美元。现在从越南买一个230美元。美国人很兴奋,
苔藓芳草峦
2025-07-15 02:48:21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