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一位车夫拉着一装满烂猪肠、烂羊肚的棺木送到根据地,战士们被熏得喘不过

瑶星隐雾岚 2025-07-14 23:14:30

1931年,一位车夫拉着一装满烂猪肠、烂羊肚的棺木送到根据地,战士们被熏得喘不过气,捏着鼻子唯恐避之不及,当车夫打开棺木时,众人立即围了上去,拍手叫好。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31年秋,一辆破旧的牛车晃晃悠悠地驶入湘鄂西苏区,车上放着一口棺材,盖子歪着,腐臭味老远就能闻到,战士们刚从战壕里出来,闻到这股味儿,一个个捂着鼻子后退几步,可等棺材盖被掀开的那一刻,原本以为是送葬的人都愣住了——满满一棺,不是尸体,而是一排排擦得锃亮的枪支和成捆的子弹,恶臭中透出一股金属的冷光,像是在泥泞岁月中突然冒出的希望。 这个主意来自一个其貌不扬的车夫,名叫陈克昌,他不是普通的赶车汉子,早年读过书,懂得革命道理,年轻时在湖北念书的时候,他受过董必武的影响,偷偷和同学传阅《新青年》,办刊物,鼓动民众反抗压迫,后来参加北伐,干过教导团,枪也拿得,脑子也灵光,可惜世道动荡,他被捕过,在狱里受过酷刑,敌人拿烙铁烫他,他咬着牙一个字也没吐,只留下一个假名字,他的妻子谢新安,带着孩子千里探监,悄悄递情报,靠着组织营救,他才得以脱身。 出狱后,他被派去负责最难的任务之一:解决根据地的武器运输问题,当时湘鄂西的红军战士缺枪缺弹,靠着梭镖和大刀拼命,敌人封锁严密,正规运输队根本进不来,陈克昌去了汉口,打探情况,他发现,送葬的队伍常常能畅通无阻,甚至没人愿意靠近那些棺材,一天,他站在街头,看着一口棺材被人抬出城门,路人纷纷避让,一股刺鼻的臭味在空气中飘荡,他心头一动,一个大胆的想法浮上心头。 他开始着手准备,他弄来几口旧棺材,又从屠宰场收烂掉的猪肠、羊肚,堆在棺材上面,臭气熏天,真正的宝贝藏在最底层——驳壳枪、子弹、甚至还有几支轻机枪,为了防止臭味渗透下去弄坏枪械,他用油纸封好,再垫一层稻草,层层隔开,棺材封好后,他换上平民衣衫,赶着牛车混进送葬队伍,向苏区出发。 沿途的检查站一个接一个,敌人盘问得格外细,可每当牛车靠近,臭味就先一步扑过去,守军皱着眉、捂着鼻子,有的还干呕,根本不想多看一眼,陈克昌不慌不忙,故意让棺材盖歪着露出点烂肠子,气味更冲,一次,两名士兵拿着刺刀走近准备检查,可还没靠近就被味道熏得转身就走,就这样,他一次次把军火平安地送进封锁线内。 但陈克昌并不满足于一次成功,他开始改进运输方式,敌人也在变聪明,开始要求开棺检查,他就让人制作双层棺材,底下装军火,上面放烂肉,再在角落抹上人粪,臭味更浓,谁也不愿多看,有一次,棺材被打开检查,士兵刚把盖掀开一条缝,一股腐臭扑面而来,当场有人吐了,检查官挥手赶人,连一句话都没说完。 谢新安也没闲着,她为了配合陈克昌,把自己打扮成富家小姐,混进军械库,打探消息,有一次,她带着鸡蛋和面条,说是给亲戚送产妇补品,实则在礼盒夹层里藏了子弹,每次进出仓库,她都小心翼翼,甚至学会了哼唱小调,故意引士兵注意力,她还用三轮车运送枪械,把步枪绑在车垫下面,用布帘遮住,有一次差点露馅,哨兵要检查,她一边催促车夫快走,一边掀开车帘让人看个空空如也的车厢,实则枪还在她屁股底下。 运输最惊险的一次是在1931年春天,他们要从武汉运出二十挺机枪,这批货藏在两辆装满棉花和黄豆的大卡车里,卡车经过关口时,隐藏的夹层里藏着军火,为了分散注意,他们还搭配了一支送葬队伍,里面的棺木也不再只是掩护,而是实打实地藏着枪械,那天八个汉子抬着棺材走过城门口时,守军被恶臭熏得连连后退,不愿靠近,卡车趁机混出城,顺利完成运输。 陈克昌不仅靠棺材运枪,有一次他们甚至把子弹藏在粪车里,车陷进泥地,巡逻队赶来检查,他们急中生智,从桶里掏出一把臭鱼烂虾往车上泼,熏得士兵脸色发青,转身就跑,还有一回,他们把步枪拆成零件藏在米袋里,车夫故意在检查站绊倒,把零件撒了一地,等白军士兵忙着捡零件时,他们已经推着空车混出了封锁线。 这些年,陈克昌带着同志们,用最土、最臭、最不体面的办法,给根据地送去了三百多支枪,两万多发子弹,他们不靠枪林弹雨,靠的是脑子、胆子和一口咬牙的狠劲,那时候,每一支枪都可能救下一个战士的命,子弹打完了,战士们只能拼刺刀,甚至徒手搏斗,可只要棺材一到,红军战士个个像打了鸡血。 有一次,一位老战士摸着新送来的枪,眼眶都红了,他说,好久没闻到枪油味了,这比肉香还让人激动,根据地的狗也闻得出,有狗追着棺材跑,不是因为臭,而是因为闻出了希望的味道。 信息来源:《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 湖北人民出版社

0 阅读:0
瑶星隐雾岚

瑶星隐雾岚

瑶星隐雾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