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解放军剿匪追到了尼姑庵,在尼姑庵搜了一遍后,并未发现土匪,这时,一个战士凑到排长耳边:“那个尼姑的胸脯鼓得不太对劲!”这话瞬间让气氛紧张起来。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49年冬,浙东山区的气候变得比往年更加阴冷,山林之间雾气缭绕,晨昏不分,剿匪任务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各地解放军部队分批深入山林,围剿残留的土匪势力,山中有传言,说有一伙土匪头子躲进了一座尼姑庵,隐匿不出,这座尼姑庵位于四明山脚一处偏僻山坳,地势隐蔽,背靠密林,前临溪涧,平日里人迹罕至。 最初的线索来自于民间,村里的老百姓反映,庵堂里已经很久不见尼姑出门,可炊烟却天天升起,有人还说,夜里常听见马蹄声和男人的咳嗽声,这些话传到当地剿匪部队耳中,引起了重视,部队很快派出小分队秘密前往调查,带队的是经验丰富的排长,队伍翻山越岭,在一个清晨悄然抵达尼姑庵附近,庵堂外看起来冷清破败,墙角斑驳,屋顶瓦片脱落,但从烟囱里飘出的饭香却说明,里面绝非荒废之地。 部队决定不打草惊蛇,先观察庵中动静,一整天过去,庵内始终没有人出来,只有几次隐约看到有人影在院内活动,次日清早,排长指挥战士们分成几队,同时从不同方向包围庵堂,然后悄然靠近,庵门被轻轻推开,里面的情形出人意料,庵中整洁有序,香案齐备,几位尼姑正在诵经,神态平静,似乎一切如常。 然而,战士们的直觉告诉他们,这里有些不对劲,庵中的尼姑多数年纪很轻,面容姣好,手脚细嫩,看上去不像长年清修之人,更令人疑惑的是,她们穿的僧袍虽然宽大,但材质精致,衣物干净整洁,甚至还带着淡淡的香粉味,似乎刚穿上不久,庵堂内的摆设也透出异常,佛像前摆着的供品中竟藏着一小瓶胭脂,香案下还有几双绣花鞋。 战士们一边观察,一边开始细致搜查,他们检查了禅房、厨房、储物间,连佛像背后和地板下都没有放过,一位战士在后院柴房中发现了几件男式衣物,袖口上还沾着烟灰,另一位则在厨房灶台后发现了一只银制酒杯,上面刻着精致花纹,这些物品不属于尼姑庵应有之物,更不可能被普通尼姑所拥有。 就在搜查即将结束时,一名战士注意到一位年纪最小的“尼姑”行动迟缓,走路时身体微微前倾,手总是护着腹部,她的身材明显比其他人丰腴许多,尤其腹部鼓起,显得极为突兀,战士上前检查时,她神情紧张,脸色煞白,额头渗出细汗,随即,她的袖口滑落,露出一只戴着玉镯的手腕,这一幕让所有人都警觉起来。 战士们立刻将庵堂再次封锁,开始第二轮搜查,这一次,他们将注意力集中在后墙的佛画上,那些画卷悬挂整齐,但有一幅观音图的下缘明显被人触碰过,画轴边缘有手指按压留下的痕迹,几名战士合力撬开画框,发现背后竟然是一道暗门,门缝之间灰尘稀薄,显然经常有人出入。 暗门之后是一条狭窄的通道,里面潮湿阴暗,空气中弥漫着发霉的气味,战士们点起手电,沿着通道缓慢前进,通道尽头是一间只有几平方米的小室,堆着旧书卷和麻袋,角落里躲着一个衣衫凌乱的中年男子,他显然已经几日未曾洗漱,胡子拉碴,眼中满是惊恐,他的手腕上戴着金戒,脚边散落着几个珠宝盒,正是通缉令上的土匪头子张子良。 张子良原本是国民党部队的一个军官,战败后带着残部逃入山中,依靠之前掌握的地形和武装,转而成为一方土匪,他手段残忍,不仅劫掠财物,还多次掳走妇女,所到之处百姓苦不堪言,早在数月前,解放军就已将其列为重点清剿对象,但他多次逃脱,藏身山林之中,踪迹难寻。 经审讯得知,他在被围剿期间,将一名年轻女学生强行带走,逼迫她假扮尼姑,并声称若能瞒过解放军,就许她荣华富贵,女孩起初不从,后在威胁和恐吓下不得不配合,她被迫穿上僧袍,日日诵经装模作样,实则是为其掩护,因长期营养不良和精神紧张,她身体虚弱,在庵中几次晕厥,却不敢声张。 张子良则藏在后墙密室中,白日闭门不出,夜晚才出来透气,他自认为机关算尽,利用尼姑庵作为掩护,既能避人耳目,又可享用抢来的钱财和女人,但他没料到,正是这名女子日渐突出的腹部暴露了他所有的伪装,战士们用火眼金睛识破了这一切,成功将其擒获。 抓获张子良之后,解放军迅速将庵中其他人员押送下山,其中包括几名装扮成尼姑的女子,她们大多是被逼迫而来,部分已怀有身孕,神情憔悴,部队为她们安排了食宿,并联系她们的家人前来接回,那名最先被识破的女子在庵外哭得不能自已,战士为她递上热水,她颤抖着双手接过,泪水滴进杯中。 信息来源:浙江人民出版社——《浙江剿匪纪实》,1991年版
1950年,解放军剿匪追到了尼姑庵,在尼姑庵搜了一遍后,并未发现土匪,这时,一个
瑶星隐雾岚
2025-07-14 19:36:1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