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一名18岁女孩被拐卖到深山里,以2700元的价格卖给放羊人,女孩缩到

烟雨评社 2025-07-14 15:53:21

1994年,一名18岁女孩被拐卖到深山里,以2700元的价格卖给放羊人,女孩缩到角落,可谁也没想到,她竟然成了感动中国人物。 当电影《嫁给大山的女人》在银幕上催人泪下,“感动河北十大人物”的荣誉纷至沓来,这个故事的主人公郜艳敏,只是静静地坐在村头小卖部的电视机前,默默地流着眼泪。 面对镜头,这个女人早已没了十八岁的激烈,只是平静地说:“都二十多年了,追究谁呢?要追究,就追究当年拐我的人贩子吧。” 时间退回到1994年。十八岁的河南姑娘郜艳敏,初中毕业后到河北保定打工,想为家里分担些压力。在火车站,两个中年妇女看她单纯,便用“高薪工作”当诱饵。 涉世未深的郜艳敏没能抵住诱惑,跟着上了车。谁知,车子越开越偏,最后停在了唐县山区一个破败的院子里。她瞬间明白,自己被骗了。 那是个彻头彻尾的人贩子窝点。接下来的日子,是她一辈子都忘不掉的噩梦。每次逃跑,换来的都是更凶狠的毒打。为了让她没力气再跑,人贩子甚至三天不给她饭吃。就在她被打得遍体鳞伤、奄奄一息时,一个叫老刘的男人出现了。 他是曲阳县下岸村人,揣着攒了大半辈子的两千六百块钱,来给三十岁还打光棍的儿子刘三买媳妇。人贩子开价两千七,还差一百。缩在角落里几近崩溃的郜艳敏,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喊道:“我鞋垫里有五十,带我走,快带我走!” 她以为自己只是从一个狼窝跳进了另一个。下岸村,穷得只剩下山。新婚夜,丈夫刘三看着炕角发抖的她,竟然开口说:“你给我两百块钱,我就放你走。”可她身无分文,回家的请求自然也不会被答应。 她又试着逃了几次,但四周全是望不到头的山,根本走不出去,每次都被村民抓回来。村里的老人告诉她一个残酷的事实:村里好几个媳妇都是买来的,谁也跑不掉,郜艳敏彻底绝望了,她甚至买了老鼠药,三次想死,都没死成。 一年后,转机似乎来了。刘三同意带她回河南老家探亲。一进家门,郜艳敏抱着母亲,哭着说出了一切。她以为终于等来了救赎。 盼来的不是解救,而是身患癌症的母亲含泪的劝说:“你就好好跟人家过吧,事已至此,也算成家了。”父亲蹲在门口抽着闷烟,一言不发。在老两口看来,女儿已经被“玷污”,夫家又花了钱,再回来,名声不好,也嫁不出去。 那一刻,郜艳敏心里最后一点火苗,也彻底灭了。她跟着刘三默默地回了山里,再也没提过回家的事。她认命了,生下了一儿一女。 如果不是当了老师,她的人生或许也就这样了。2000年,村里小学的代课老师走了,孩子们面临失学。老校长听说郜艳敏读过初中,是村里的“文化人”,便找上门来,问她愿不愿意教书。起初她连连摆手,觉得自己不行。 可当她走进那间四面漏风的土坯教室,看见十几个孩子趴在破桌子上,用着秃头的铅笔,眼神里满是渴望时,她想起了自己当年失学的遗憾。她点了点头,接过了教鞭。 讲台成了她新的生命支点。曾经,她觉得自己是被世界抛弃的人;可是在孩子们的琅琅读书声里,她发现自己竟然也能照亮别人。这个身份给了她前所未有的尊严,丈夫刘三再也不敢轻易对她动手了。 2005年,她的故事被一位摄影师偶然发现,迅速传开。媒体的报道,让这个偏远山村的故事,变成了一个充满“正能量”的传奇。荣誉接踵而至,外界的捐助也涌了进来,很多人劝她离开大山,开始新生活。可她都拒绝了。 对于买下她的那家人,情感是拧巴的。公公当年好歹是把她从人贩子窝里“救”了出来,而丈夫再不堪,也是自己一双儿女的爹。更重要的是,她放不下那几十个把她当成唯一希望的孩子。这些孩子,和她自己的儿女一样,成了她扎根在这里最深的锚。 于是,一个被拐卖的悲剧,在众人的“感动”和媒体的聚焦下,被巧妙地包装成了一个“奉献”与“大爱”的故事。那个被剥夺了选择权的十八岁少女,和她所承受的罪恶,却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了。 郜艳敏用尽全力,教孩子们读书,教他们明辨是非,更一遍遍地教女孩子们如何保护自己,不要重蹈她的覆辙。 阳光照进教室,落在她过早生出的白发上。她没能回到自己的十八岁,却想用余生,去守护更多孩子的十八岁。这可能就是一个被命运彻底改变了的女人,所能做出的,最悲壮,也最清醒的抗争。 郜艳敏的经历让人悲愤,她因为现实无可奈何地妥协,但是她却在意想不到的地方,传递出希望的火光,郜艳敏说,她在帮助贫困生学习的过程中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从前她被拐卖,在屈辱中求生,如今她能用自己的力量,不让悲剧重演。 信源:三联生活周刊——郜艳敏,人生跌宕;红网——郜艳敏的名气不是一剂致富药

0 阅读:0
烟雨评社

烟雨评社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