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军将全面审查军购,致力于彻底去除供应链中的中国产零部件。说穿了还是受美国蛊惑,

任尔东西南北风 2025-07-13 14:55:28

印军将全面审查军购,致力于彻底去除供应链中的中国产零部件。说穿了还是受美国蛊惑,进而放弃安全自主,换取“战略附庸”地位。 其实,从2023年起,印度国防部就启动了全面审查,要求军备供应链彻底剔除中国零部件,甚至叫停了含有中国芯片的400架无人机订单。因为印度担忧未来冲突中,我们可能通过远程锁死设备或数据泄露掌控战场主动权。 尽管没有证据支持,但“可能性恐惧”依然驱动了印度决策。《2020年国防采办规程》,强制要求75%的现代化预算优先采购本土产品,想用“印度制造”重塑印度军工体系,但实际效果成谜。 比如“光辉”战机仍依赖43%的进口零部件,60%的电子元件来自中国,包括陀螺仪、电容电阻等基础器件。部分关键技术甚至采用中国民用产品,有些零部件还是从某宝上淘的。 大伙熟知的“维克拉玛蒂亚”号,一美元购俄航母,24亿美元修航母,15亿美元买米格-29舰载机。10年磨一舰,第一次试航就给大伙表演了“8个锅炉7个炸”。 调查之后,他们发现是耐火砖质量不行,还说是从我们这买的。握草!顿时就把我们搞懵圈了,因为军用耐火砖是受管制的。好在国内有位教授写了篇论文,说是印度人抠搜,在某宝网购了民用耐火砖。 网店标注可耐1800度高温,刚好满足航母锅炉需求,买得多还打折,于是乎印度人就网购了一批。商家嘛!难免虚高指标,再说谁能想到印度会网购航母配件? 其实,始于2014年的“印度制造”,就是一场存在主义危机下的集体表演。当民族主义叙事遭遇工业化能力缺失时,权力与资本便合谋构建了这套精妙的话术体系。 首先将“国产化”异化为政治正确,继而将“进口替代”异化为寻租工具,最终将“技术自主”异化为财务欺诈。这种以民族情感为包装的套利游戏,就是用民族主义包裹发展权让渡。 典型就是“光辉”战机,印度人在它身上倾注了无数情感。只要谈军工,印度网友就必然会掏出“光辉”战机,就像韩国人必然从裤裆里掏出“世宗大王”号。 其实,“光辉”战机就是中国零件和德国技术的贴牌,是消费主义对军工复合体的完美驯化,目的是通过制造“国产化”幻觉,完成对纳税人财富的仪式性转移。 他们嘴上嚷嚷去除供应链中的中国零件,实际却用几倍,甚至几十倍溢价进口中国零件,然后贴上“印度制造”标签,再以“国产突破”名义申请政府补贴,最终形成了一条自我麻痹的走私生态链。 印度多家军工企业通过越南、泰国、印尼等第三方渠道,采购深圳华强北生产的飞控芯片与图传模块,组装后宣称“国产化率达80%”,实际成本仅2000元人民币/套。 号称“德国技术”的印度国产榴弹炮,使用的是洛阳轴承厂产品。他们从某宝网购单价600元的防弹插板,用来抵挡7.62毫米子弹,价格却虚报至6000元以上。 印度审计署报告显示,某军工厂申报的100%国产步枪,拆解后发现67%部件采购自某宝商家,采购发票却被伪装成“印度中小企业创新基金”支出。 所以,无论是“印度制造”,还是军工替代,都是一场三方合谋:政客收割选票、商人套取补贴、军官收取佣金。然后用爱国情怀给回扣开发票,唯独纳税人为皇帝的新衣买单。 所以,即便到了2025年,扒开一架所谓印度国产无人机,依然会发现飞控芯片、电机、光学镜头等70%的零部件来自中国,而印度本土技术起码落后中国10年以上。如果强行替换,可能就只剩螺旋桨能贴上“印度制造”标签。 稀土就不说了,说稀土是欺负印度,稀土要专门跟美国说。印度最近之所以又嚷嚷清理中国产零件。一是正在跟美国进行关税谈判,虚空变筹码;二是美印年内将签署10年期国防框架协议,重大军售项目在即,据说会向印度出售F-35战机。 5.7空战之后,我们还说印度大概率会购买苏-57,毕竟印度三军装备中,俄制武器占比高达70%,俄制战机占比更是达到80%以上。没想到印度政府的思路竟然如此狂野,如此不管不顾。 问题是F-35也用了很多中国产零部件,仅稀土相关部件就超90%依赖中国加工,不知道印度如何自处?据五角大楼审计显示,中国供应商占美国军工体系总份额的9.3%,实际可能增加一倍不止。 因为美国军工也有成熟的走私产业链,偶尔有些不知名的美国实体被我们列入管制管控清单,它们其实就是专门干这事,走私军民两用物项。比如走私氧化镝、氧化钆等用于F-35隐身涂层的稀土氧化物,氮化镓半导体芯片及军用级传感器。 所以,无论印度怎么嚷嚷印度制造,资本都会用脚投票,戳破幻象。十年“印度制造”就像一场梦,眼看快兜不住印度民族主义了。印度政府又制造了一场更大的梦——2047年成为发达国家。 荒野求生,谈何制造?“印度制造”就是一场用民族主义包装的庞氏骗局,外资是韭菜,国库是钱袋,而印度民众就是祭坛上的三牲!

0 阅读:15
任尔东西南北风

任尔东西南北风

金鱼记忆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