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彭德怀回乡视察水库建设,自掏腰包捐献500元支持工程。1961年再次返乡时,他建议加高坝基并在库内养鱼,还捐赠300元购置鱼苗。 彭德怀,1898年出生在湖南湘潭一个穷苦人家。小时候跟着妈下地干活,苦日子过得刻骨铭心。后来投了军,从小兵熬成大将。抗日战争里,他带着队伍打了百团大战,让日军吃尽苦头;解放战争里,他带着部队横扫战场,功劳一大堆。新中国成立后,他也没闲着,抗美援朝时住着破木棚,把暖炉都让给了警卫员。这人啊,硬气,讲原则,从不搞特权。1956年,他在北海公园散步,听说公安清场让他走,他火了,从那以后再没去过那儿。这就是彭德怀,一辈子为人民,骨子里透着倔强和实在。 1958年7月,彭德怀回湘潭老家。村里正在修水库,可工程进度慢得像乌龟爬。太阳毒得很,他站在工地边,问村干部咋回事。一问才知道,钱不够,工程卡住了。他没多说,从一个旧皮包里掏出500元,递过去,说:“拿去修水库。”500元啥概念?那年头,一个普通工人月工资也就三四十块,这500元够一家人好几年嚼用了。他自己日子过得紧巴巴,却把钱拿出来,村里人感动得不行。这水库要是修不好,庄稼没水灌,日子就更难过。彭德怀心里清楚,这钱不是小数目,但对乡亲们来说,是救命的希望。 过了三年,1961年10月,彭德怀又回了趟老家。水库修好了,可他一看,坝基不够高,蓄水量少得可怜。他皱着眉跟村干部说,得加高坝基,不然白忙活。说完,他又提出个主意:在水库里养鱼,既能多条收入路子,又能让乡亲们吃上鱼。他从兜里掏出300元,说是买鱼苗的钱。300元也不少,当时一斤鱼也就几毛钱,这钱能买好几千斤鱼苗。村里人听了,眼泪都快下来了。他不是光说不练,这钱一给,鱼苗一放,水库就有了新盼头。 彭德怀为啥对水库这么上心?说白了,他打小就知道农民的苦。水库修不好,田里没水,收成就没指望。他当兵打仗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回了家自然也惦记着这事。500元修水库,是解决吃饭问题;300元买鱼苗,是想着让乡亲们日子过得更好点。他不是那种坐办公室指手画脚的人,掏钱、提建议,都是实打实的招。这人啊,没一点官架子,心里装的全是老百姓。 1962年开始,彭德怀每年从工资里挤出100元寄回老家,支持水库维护。后来日子不好过,他没法接着捐,就托夫人浦安修把钱补上。1974年他去世后,浦安修按他的意思,把没捐完的钱都给了村里。这水库靠着他的捐款修好又维护住,灌溉了田,养了鱼,乡亲们日子慢慢好起来。他的事儿在村里传开了,大家伙儿都说,这是个真心为民的好人。 先说那500元,水库修好后,村里田地有了水,庄稼收成稳了,饿肚子的事儿少多了。再说那300元鱼苗,养鱼让水库不光是灌溉工具,还成了致富的路子。鱼卖了能换钱,吃不了的还能拿去换粮食,乡亲们日子有了奔头。后来他每年100元的捐款,又让水库多撑了好些年。算下来,他捐的这些钱,直接间接帮了村里几代人。彭德怀没想着啥回报,可这水库和鱼,实实在在成了他留给家乡的念想。这500元、300元,还有后来的100元,都是他拿自己的工资挤出来的。他生活简单得不行,连个暖炉都舍不得用,可对乡亲们,他一点不含糊。这不就是共产党人该有的样子吗?心里有人民,干啥都实诚。第一张图是彭德怀幼年给地主家放牛(油画)
1958年,彭德怀回乡视察水库建设,自掏腰包捐献500元支持工程。1961年再次
只言片语里
2025-07-13 01:45:52
0
阅读: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