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东大和老美大概率不会开战了!真要打的话,2016年就是老美最后的机会。当年,

探修説 2025-07-12 22:14:09

其实东大和老美大概率不会开战了!真要打的话,2016年就是老美最后的机会。当年,老美派出的两支航母战斗群以完整编制开进南海,可不是来凑热闹的,那时候,他们是真想搞事! 其实西方列强能把抢劫生意做成 “可持续发展”,靠的是一套精心设计的 “抢劫 - 升级 - 再抢劫” 循环系统。表面上看他们是烧杀抢掠的强盗,实际上更像拿着 AK47 的风险投资人 —— 把抢来的资源精准砸在刀刃上,最终形成碾压式优势。 就拿英国来说,这家伙 1757 年在普拉西战役中击败印度孟加拉军队后,直接把整个印度次大陆变成了 “人肉 ATM”。乐施会的数据显示,1765 到 1900 年间,英国从印度掠夺了相当于 64.82 万亿美元的财富,这是什么概念?相当于今天美国全年 GDP 的两倍多。但英国人没把这些钱全花在买庄园和奢侈品上,而是砸进了纺织厂和蒸汽机研发。印度的棉花被运到曼彻斯特,变成廉价布匹倾销回亚洲,赚取的利润又投入铁路建设 —— 到 1870 年,英国铁路里程占全球的一半,这让他们能更高效地调动军队和资源。 这种 “抢劫 - 工业化” 的套路,和西班牙形成鲜明对比。西班牙从美洲掠夺的黄金白银比英国多得多,但这些贵金属大多被贵族用来购买东方奢侈品,导致国内工业空心化。更惨的是,大量金银流入引发恶性通胀,西班牙物价暴涨 300%,而英国通过控制殖民地贸易,把通胀率压在 150% 以内。结果到 17 世纪末,西班牙从欧洲霸主沦为二流国家,而英国的工业产值占全球 40%,皇家海军舰艇数量是西班牙的三倍。 另一个关键操作是 “用殖民地资源养技术”。荷兰东印度公司在 17 世纪垄断了香料贸易,他们在印尼的种植园里,每磅丁香的收购价是 0.1 荷兰盾,运到欧洲能卖到 1.7 荷兰盾,利润率高达 1600%。这些暴利被用来研发航海技术,荷兰商船的货运成本比英国低 40%,反过来又巩固了贸易霸权。同样,英国在北美殖民地发现的煤矿,直接推动了蒸汽机的普及 ——18 世纪末,英国的煤炭产量占全球 90%,这些能源支撑着工厂 24 小时运转,而法国因为缺乏殖民地资源,工业革命比英国晚了半个世纪。 军事上的 “降维打击” 更是关键。当清朝还在用骑兵对抗英军时,英国已经用殖民地的钢铁打造出蒸汽铁甲舰。1840 年鸦片战争中,英国战舰 “复仇女神号” 用印度钢铁制造的装甲,能抵挡清朝火炮的轰击,而舰上的 32 磅炮弹射程是清军火炮的两倍。这种技术代差,本质上是殖民地资源堆出来的 —— 印度的铁矿、马来亚的锡矿、澳大利亚的煤矿,都被转化成了英国的军事优势。 最狠的是 “用抢劫的钱建立规则”。英国在 19 世纪建立的金本位制度,本质上是把全球经济绑定在自己的殖民体系上。印度农民种棉花换英镑,英镑又能兑换黄金,而英国通过控制黄金储备,实际上掌握了全球货币发行权。这种金融霸权让英国即使在二战后殖民地纷纷独立,依然能通过伦敦金融城吸血全球。 说白了,西方列强的发达不是偶然,而是系统性犯罪的结果。他们用殖民地的资源完成原始积累,用技术优势巩固抢劫能力,最后用规则把抢劫合法化。这种模式的本质,是把全球变成一个 “中心 - 边缘” 的剥削体系,而他们永远占据中心位置。但历史也证明,这种建立在掠夺上的繁荣不可能持久 —— 看看今天的英国,脱欧后经济一蹶不振,曾经的日不落帝国,只剩下靠卖金融衍生品苟延残喘。真正的发展,从来不是靠抢劫,而是靠自己的双手创造价值。

0 阅读:0
探修説

探修説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