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一13岁男孩因精通日语,被日军相中,当上日军翻译官。日本投降后,他却成了抗日英雄。 他的事迹在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才真正揭晓。当东江纵队港九大队雄赳赳地开进沙头角,举行入城仪式时,镇上的乡亲们在队伍里看到了一个熟悉又陌生的身影。 那不是经常跟在日本军官屁股后面,那个叫铃木三郎的小翻译吗?可此刻,他竟身着游击队军装,腰间挎着驳壳枪,眼神里再无往日的顺从,取而代之的是属于胜利者的坚毅。 人群中顿时议论纷纷,惊愕与不解写在每个人的脸上,这个汉奸仔,怎么成了抗日英雄? 这份迟来的真相,让所有误解烟消云散。不久后,他作为中方翻译,跟随中队长邓华,走进了香港粉岭的日军警备队,用一口流利的日语,高声向曾经不可一世的侵略者宣读受降命令。 几十年后,在一次老友相聚的茶楼里,儿时的玩伴梁柏合先生还半开玩笑地指着他说:“我当年睇你成日跟着日本仔,心里想,你这个汉奸仔……” 陈敏学听了,只是笃定地笑了笑,那笑容里,藏着太多不足为外人道的辛酸与决绝。 这份旁人眼中的背叛,根植于血海深仇之中。1938年,日军的炮火将陈敏学家在深圳东门老街经营的志和客栈夷为平地,一家人的生活瞬间坠入深渊。 亲人的接连惨死,一岁的弟弟和三岁的妹妹,在颠沛流离中因饥饿与白喉病先后夭折,在文锦渡海关工作的舅舅,只因不愿向日本兵鞠躬,便被枪托活活打到肝胆破裂而亡。 连他生病的母亲,都被日军抓去修工事,稍一迟缓便遭鞭棍毒打。这一切,深深刻进一个不满十岁孩子的骨血里。 1940年,日军为了推行奴化教育,强迫当地孩子进入日语学校。 陈敏学凭着过人的语言天赋,很快脱颖而出,甚至被日军宣抚班的班长龟山相中,赐予了铃木三郎这个日本名字,从此带在身边,出入日军司令部。 这身伪装为他提供了绝佳的掩护,也让他背负了同胞的唾弃。 1943年的一个寒夜。东江纵队的情报人员秘密找到了他,开门见山:“我们知道你家里的遭遇,想不想为他们报仇?为我们做点事?” 那一刻,陈敏学积压已久的愤怒找到了出口,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从此,14岁的他便开始了一场豪赌,赌注是自己的性命。 他将听到的日军兵力调动、扫荡计划等零碎信息,写成纸条,悄悄交给谷行街一家茶叶店门口卖香烟的阿伯,那是他唯一的接头人。 有一次,他因行迹可疑被抓进审讯室,一把冰冷的军刀直接架在了他的脖子上。日军军官厉声逼问,他却闭上眼,做好了赴死的准备。 或许是被这个孩子的硬骨头所震慑,日军最终竟用刀背吓唬了他一下,便放了他。这次与死神擦肩而过的经历,让他变得更加无畏。 战争结束后,陈敏学脱下军装,回归平凡。他先后在多个岗位上兢兢业业地工作,直到1990年离休。 然而,他身体里的军魂从未离休。退休后的他,投身于青少年国防教育事业,奔走于深圳的各大校园和军营,义务宣讲抗战历史超过三百场。 孩子们都亲切地叫他潮爷爷,因为他讲得动人,还能时不时蹦出几句流利的日语和英语。 谁也想不到,这位在讲台上精神矍铄、一站就是两小时的老人,其实已身患癌症十余年,有时甚至累到便血也从不吭一声。 几十年后,当他与当年的中队长邓华在广州重逢时,邓华端详了他许久,才激动地握住他的手,连声说:“真的是你!真的是你!” 2017年,这位传奇老兵在家中安然辞世。 信息来源:深圳新闻网.东纵老兵陈敏学走了
1945年,一13岁男孩因精通日语,被日军相中,当上日军翻译官。日本投降后,他却
谦与谦寻
2025-07-11 15:11:56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