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吉鸿昌牺牲后,妻子胡红霞卖掉房子赎回遗体,却发现衣服口袋里有一张小纸条,胡红霞看完纸条上的话直接昏厥,这2句话是:“第一,不要告诉我妻子,第二,不要厚殓!” 胡红霞醒来时,昏厥前的天旋地转已经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沉到谷底的麻木。她知道,她必须带他回家。 平静地办完了手续,她雇了一辆板车。车轮在积雪的路上碾出吱嘎的声响,每一下都像在碾压她的心脏。回到临时租住的陋室,她关上门,隔绝了外界的一切窥探和同情。 屋里没有生火,她也不觉得冷。她将丈夫的遗体安放好,然后,就像他还活着时那样,开始为他整理。 她脱下那件染血的贴身小褂,小心翼翼地叠好,仿佛那不是一件衣服,而是他滚烫的、跳动过的心脏。 那张纸条被她贴身收了起来。她想,他不想让她知道,那她就假装不知道。他不想厚殓,那她就用最简单的方式送他最后一程。 可这份不知道和不厚殓的背后,藏着怎样一个男人?一个能让妻子在看到他遗言时肝肠寸断,却又能在清醒后咬牙扛起一切的男人。 要读懂这份决绝的温柔,得从一个瓷碗说起。吉鸿昌打小就是个硬骨头,在家乡河南扶沟,人送外号扁担楞。 从军后,凭着一股不要命的劲头,从大头兵一路干到军长,手下人都叫他吉大胆。但他骨子里的硬气,不只在战场上。 他父亲临终前拉着他的手说:“儿啊,当官即不许发财。”这句话,吉鸿昌记了一辈子。 他专门找人烧制了一批瓷碗,上面就刻着这七个字,发给全体官兵。他自己也用着,饭前看一眼,提醒自己别忘了为啥当兵。 这股硬气和清白,让他和当时那个腐败的官场格格不入。当蒋让他去围剿我军时,他阳奉阴违,甚至给我军通风报信。 他打心底里觉得,中国人不该打中国人。这股劲儿惹恼了老蒋,一纸调令,把他请出了国,美其名曰考察实业。也正是在国外,他那份埋在心底的爱国情怀,被彻底点燃了。 在美国,他去邮局寄东西,职员轻蔑地说不知道中国在哪儿。陪同的使馆参赞劝他:“你说自己是日本人,就能受礼遇。” 吉鸿昌当场就炸了,指着对方的鼻子骂:“你觉得当中国人丢脸,老子觉得当中国人光荣!” 说完,他找了块木牌,用英文写上“I am a Chinese”,挂在胸前,大摇大摆地走在纽约街头。这份倔强,是他对民族尊严最直接的捍卫。 他看透了,指望那个只会妥协和内斗的政府,国家没希望。只有我党,才是真心抗日救国的。 1932年,他辗转回国,在北平秘密加入了我党。从那一刻起,他不再是那个旧军阀吉大胆,而是一名愿意为信仰献出一切的共产主义战士。 信仰不是挂在嘴边的口号,是实打实的行动。为了组建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他让妻子胡红霞变卖了天津的家产,换了六万大洋买军火。 胡红霞这个出身书香门第的女子,二话不说,亲自押着军火,冒着生命危险送到了前线。那是他们夫妻俩的第一次毁家纾难,为了国,可以不要家。 他率领同盟军,连克日伪军盘踞的四座县城,将日军第一次赶出了中国的失地。举国振奋!可这份胜利,却成了他的催命符。蒋视他为眼中钉,必欲除之而后快。 最终,在天津的地下工作中,他还是落入了敌人的魔爪。被捕后,敌人用尽酷刑,他只有一句话:“我是党员,我为抗日而死,死得光明正大!”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知道自己必死无疑。他想到了妻子,那个为了支持他革命、变卖嫁妆、奔走呼号的红霞。 他给她写了一封长信,详细交代了家产如何分配,孩子如何教育,继母如何赡养,条理清晰得像在部署一场战役。这是他作为一家之主,留给世界的交代。 可写完这些公事,他心里最柔软的那个角落,还是被触动了。他知道她有多爱他,知道她会为了救他不惜一切。 于是,他找来一张香烟纸,用铅笔头写下了那两行最私密、最矛盾的遗言。他不想让她再为自己奔波心碎,不想让她亲眼目睹这血淋淋的结局。 他甚至连自己的身后事都想好了,不要厚殓,别再给这个已经一贫如洗的家增添负担。 他以为,这张纸条会随着他的遗物,在某个不经意的时刻,由别人转交给她。他千算万算,却没算到,那个最不该看到这张纸条的人,会亲手从他冰冷的衣袋里,将它掏出来。 1934年11月24日,北平陆军监狱的刑场上,大雪纷飞。吉鸿昌拒绝下跪,他向敌人要来一把椅子,从容坐下,用树枝在雪地上写下绝命诗:“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信息来源:中国军网.吉鸿昌:铁血英雄家国心
1940年4月6日夜里,大批日军包围了望都五区柳坨村,在女汉奸的指引下,逮捕了妇
【3评论】【6点赞】
行云维思着
致敬吉鸿昌将军!真正将国家装在心中
飞鸿
真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