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炊事员陶洪礼给前线送饭,路上,他遇到一个越军哨所,因嫌哨所碍事,他对

思念如潮心难安 2025-07-09 22:47:02

1979年,炊事员陶洪礼给前线送饭,路上,他遇到一个越军哨所,因嫌哨所碍事,他对战友说:“这个鬼东西挡路,把它端了吧!” 陶洪礼是贵州贵阳人,1950年代生在普通家庭。那时候贵阳还是个山城,生活条件简单,他从小就习惯了苦日子。1976年,国家征兵,他报名参军,带着一股保家卫国的热血进了部队。到了军营,他被分到后勤当炊事员,负责给战士们做饭。每天早起烧火、煮饭、炒菜,活儿不复杂,但责任不小。部队里谁不知道,饿着肚子没法打仗,炊事员可是战士们的“生命线”。 1979年,中越边境打起来了,陶洪礼跟着部队上了前线。广西边境山高路险,战火连天,他的工作从单纯做饭变成了既要保障伙食,又得随时应对危险。炊事班离战场不远,炮声天天响,他却没半点慌乱,照常干活。那时候,他不光是做饭,还得扛着步枪防身,偶尔还帮着运物资、传消息,早就不是个普通的炊事员了。 他在部队里干活踏实,战友们都挺服他。虽然职位不高,但他从不觉得自己低人一等,总想着多做点啥。战争年代,炊事员不只是后勤保障,关键时候也得上阵,这为他后来的表现埋下了伏笔。 1979年的一天,陶洪礼照常挑着饭菜去前线阵地。山路不好走,路上还得防着越军的骚扰。那次,他和战友走到半路,发现前面有个越军哨所挡道。哨所不大,但位置卡得死死的,过不去就没法把饭送到前线。陶洪礼一看这情况,觉得不能干等着,就跟战友商量,干脆把这哨所给收拾了。 他俩没多犹豫,放下担子就行动了。陶洪礼带着武器,靠着地形掩护摸了过去。先是解决了外面的岗哨,然后冲进哨所,把里面的敌人制服。过程中,战友腿上挨了一枪,情况有点乱,陶洪礼赶紧掩护他撤退。越军援兵来了,枪声响成一片,幸好附近的中国部队听到动静赶过来支援,一阵火力压制后,哨所被彻底拿下。这事儿干得利索,饭菜最后也顺利送到了战士手上。 这不是陶洪礼临时起意,他平时就不是个怕事的人。战争里,补给线就是命脉,哨所不除,部队就得饿肚子。他一个炊事员,愣是凭着这份责任感干了件大事。那一刻,他心里想的不是自己有多厉害,而是前线弟兄们不能没饭吃。 陶洪礼的胆识不只这一次。战争里,他还干了不少让人佩服的事儿。有次送饭回去,他发现山里有个受伤的战士,肚子被弹片划开了,血流了一地。他二话不说,把人背回营地,走了好几个小时,硬是把战友的命保住了。回来后,他也没多说啥,照旧去做饭。 还有一次,他在营地附近巡查,发现一辆越军车,里面是个军官。他没慌,瞅准机会开了枪,把人制服后押了回来。审讯后才知道,这家伙是个越军大队长,交代的情报帮部队打了好几场胜仗。陶洪礼没啥文化,可关键时候脑子活,胆子大,愣是立了大功。 因为这些事迹,他多次被记功,最后还拿了一等功。这荣誉对他来说,既是肯定,也是意外。毕竟他觉得自己就是个炊事员,能干好本职就不错了,谁想到还能上战场露一手。 战争结束后,陶洪礼退伍回了贵阳。他先在医院食堂找了份活儿,继续干老本行,给医生护士做饭。后来医院改制,他丢了工作,日子一下子紧巴起来。为了养家,他摆过地摊,拉过板车,还给人跑腿干杂活。虽然日子苦,他从没抱怨过,觉得自己能扛过去。 过了些年,政府来走访,邻居提起了他的战功。地方部门查了档案,确认了他的经历,给他安排了个图书管理员的岗位。这活儿清闲,工资不多但稳定,陶洪礼挺满足。他晚年就这么安安静静地过着,战争的日子成了回忆,但他从没忘过那段时光。 他这一生,没啥大富大贵,却活得踏实。战争里他是英雄,生活中他就是个普通人。这样的反差,才是他故事最打动人的地方。 陶洪礼这辈子,干过最普通的事,也干过最不普通的事。从炊事员到战场英雄,他用行动告诉咱们,英雄不分啥身份。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平时不起眼,关键时候顶得上?你咋看他的故事?来评论区聊聊吧,咱们一起说说那些平凡岗位上的不平凡事儿。

0 阅读:60
思念如潮心难安

思念如潮心难安

思念如潮心难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