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位中顾委常委101岁逝世,两次冒犯毛主席,留下终生憾事。 1914年

青铜编年 2025-07-09 14:39:36

最后一位中顾委常委101岁逝世,两次冒犯毛主席,留下终生憾事。

1914年的安徽合肥,一位男婴呱呱坠地,他就是张劲夫。祖母为他取名“劲夫”,期盼他成为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他确实不负众望,少年时便展现出过人的天赋,小学课程一年修完,16岁便进入陶行知先生创办的南京晓庄学校。陶行知回忆起他,说道:“这孩子眼里有火”。这“火”在上海的地下斗争中熊熊燃烧,1935年底,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战火纷飞中传递革命的火种。抗日战争爆发后,他投身新四军,在淮南统计军需时,刘少奇的一句“有干劲”更让他名副其实。1944年,他被委以重任,在华中党校培养未来的城市建设者,他常说:“城市像一张白纸,要写字先得磨好墨”。

新中国成立后,张劲夫投身国家经济建设,在抗美援朝期间,他展现出卓越的组织能力,获得毛主席的赞赏。但他深知,金钱能解决物质问题,却无法买来尖端科技。1956年,他调任中国科学院,与郭沫若等科学家共同擘画中国科技蓝图,并参与制定了《中国科学技术远景规划纲要(1956—1967)》。反右运动期间,面对一百多位科学家的命运,他挺身而出,力保这些国家栋梁,这第一次“冒犯”毛主席,也赢得了科学界的敬重。1959年,他再次挺身而出,反对滥捕麻雀,最终使毛主席改变了决策。

70年代中期,他短暂担任财政部长,面对经济困境,他坚决主张改革。78年后,他领导体制改革小组,推动价格体制改革,“双轨制”雏形由此诞生。1988年,他力挺股份制,为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他还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人才,打破了重重阻碍,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1992年中顾委撤销后,他虽已退休,但仍担任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协会主席,直至2015年7月31日在北京辞世,享年101岁。

他一生为国为民,但祖母去世时他未能尽孝,这成了他心中永远的痛。临终前,他凝视着祖母的旧照,或许是在追忆那碗永远无法再享用的家乡面。国家与亲情,他选择了前者,但他对后者的亏欠,却一直深藏心底。如今,人们翻阅历史,总能看到他的名字,一个为国家奉献终生的铮铮铁骨,一个心中永远留存着柔软的赤子之心。

0 阅读:30
青铜编年

青铜编年

青铜编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