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8月,贺子珍接到了一个令她难于接受的消息,她的亲弟弟贺敏仁在部队被枪毙

淙淙谈历史故事 2025-07-08 16:37:16

1935年8月,贺子珍接到了一个令她难于接受的消息,她的亲弟弟贺敏仁在部队被枪毙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贺敏仁,1918年出生在江西永新县黄竹岭村一个乡绅家庭。父亲贺焕文当过县官,母亲温土秀来自广东梅县。家里孩子多,贺敏仁排行靠后,姐姐贺子珍和哥哥贺敏学早就投身革命,深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永新离井冈山不远,革命风气浓厚,贺敏仁从小就看着兄姐忙着农民运动和地下工作,革命的种子早早埋在了他心里。 1931年,13岁的贺敏仁加入了中国工农红军,被编入黄公略指挥的第三纵队。黄公略是出了名的猛将,贺敏仁虽然年纪小,却不甘示弱。他个子瘦小,背着大包袱,跟部队翻山越岭,参加了江西苏区好几次反“围剿”战斗。战友们看他小小年纪却有股拼劲,都叫他“红小鬼”。 黄公略牺牲后,第三纵队改编成红六军团,贺敏仁因为脑子活、动作快,被选为司号员。司号员得在战斗中吹号传递命令,责任不小。他每天早上吹起床号,战斗时吹冲锋号,声音洪亮,鼓舞士气。1934年10月,红军开始长征,贺敏仁跟着部队上了路。16岁的他扛着号角,爬雪山、过草地,吃尽了苦头,但始终没掉队。 长征初期,他参加了湘江战役那样的硬仗,冒着枪炮声吹号指挥,立了不少功。艰苦的行军磨砺了他,可也让部队陷入了物资匮乏的困境。1935年8月,红军走到四川毛儿盖藏民区,饥饿和疲惫压垮了很多人,贺敏仁的命运也在这里转了弯。 1935年8月,红军长征到了四川毛儿盖藏民区。部队刚翻过大雪山,战士们饿得不行,粮食早就吃光了,只能靠草根和皮带填肚子。藏民区地广人稀,土地贫瘠,红军为了拉拢当地藏民,定下了严格的规矩,绝不能随便拿群众的东西,以免让国民党散布的谣言得逞。 17岁的贺敏仁跟大家一样,饿得头昏眼花。他听说山上有座喇嘛庙,猜想里面可能有点吃的,就一个人摸了过去。山路不好走,风又冷,他费了不少劲才爬到庙门口。门上贴着告示,写着“红军严禁入内”,这是藏民受了国民党宣传,对红军防备的信号。贺敏仁犹豫了一下,但肚子实在饿得受不了,还是推门进去了。 庙里空荡荡的,供台上没吃的,只有地上散落着几十枚铜板。他捡起这些铜板,心想没人要的东西,拿点换粮食应该没事,就揣进了口袋。他下山回到营地,还没喘口气,师部保卫科的人就来了。他们一口咬定他偷了喇嘛庙的银元,还把数目夸大到1000块。贺敏仁赶紧掏出铜板解释,可没人听他的,直接把他抓走了。 消息传开,部队里议论纷纷,都说他丢了红军的脸。师部为了杀鸡儆猴,决定立刻枪决贺敏仁。团里有人求情,说他是贺子珍的弟弟,可师部铁了心,派人盯着执行。枪声一响,贺敏仁倒下了,年仅17岁的生命就这么没了。 贺敏仁被枪决的消息过了一个月才传到贺子珍耳朵里。她当时跟着主力部队赶路,身体不好,工作还忙。听到弟弟死了,她一个人坐在帐篷外掉眼泪。她知道军纪不能马虎,但弟弟这么小就没了,她心里堵得慌。那时候红军正跟张国焘斗得厉害,她忍着没跟毛主席说,怕他分心。 后来到了陕北,贺子珍才找了个安静的晚上,把弟弟的事告诉了毛主席。毛主席听完没吭声,点了支烟,走出窑洞坐着看天,直到天亮。他心里肯定也不好受,可大局为重,他只能沉默。 清理贺敏仁的东西时,只找到个破背包和一条薄毯子,连铜板都没见着。这说明指控水分太大,师部处理得太草率。这事不光让贺敏仁白死了,还让人生疑:是不是有人借机搞乱,给毛主席使绊子?这件事留在长征的历史里,提醒我们记住那些为革命流血的年轻人。

0 阅读:54
淙淙谈历史故事

淙淙谈历史故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