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想知道 , 二战后79年里,为什么全世界只有2个东亚国家实现了工业化? 日本和韩国的工业化故事,得从战后说起。日本在二战前就有点底子,明治维新那会儿已经开始搞现代化,战后更是直接起飞,靠着出口汽车、家电,成了世界工厂。韩国呢,1950年代还是个穷得叮当响的农业国,但通过土地改革和政府硬推工业,到1980年代就跻身“亚洲四小龙”。这俩国家的成功,不是一夜暴富,而是靠着一步步积累起来的。 工业化可不是凭空冒出来的,得有粮食养活工人,有原料喂饱工厂。日本战后的农业改革,把地分给农民,粮食产量蹭蹭涨,农村劳动力也解放出来,跑去工厂打工。韩国也差不多,土地改革让农民吃饱饭,还攒下钱买化肥、机械,粮食多了,工业才有了底气。这就像盖房子,先得打好地基,农业就是那个地基。 日本和韩国有个共同点——资源少得可怜,没啥石油煤炭,连铁矿都得靠进口。可这反而成了动力。日本搞出了丰田、本田,靠技术吃饭;韩国有三星、现代,硬是从造船、钢铁干到电子产品。资源少逼着它们动脑子,走创新路子,不像有些国家坐拥金山银山,却懒得动弹。 工业化不光是建工厂,还得改制度、变文化。日本通过明治维新砍掉封建尾巴,战后又搞民主改革,教育普及,工人素质高得一批。韩国呢,朴正熙上台后搞“经济第一”,砸钱建学校,培养工程师,连传统观念都改了,农村娃也能当技术骨干。这种制度和文化的硬核转型,是东亚成功的秘密武器。 再看看中东,沙特、伊拉克这些地方,石油多得能洗澡,可工业化却没影儿。为啥?石油太好赚了,谁还愿意费劲搞工厂?加上农业底子薄,粮食靠进口,工业缺人缺粮。更别提传统社会结构,部落、宗教掣肘,现代化步子迈不开。资源多反倒成了“诅咒”,让中东卡在半路上。 日本和韩国的工业化不只是经济起飞,社会也翻天覆地。日本1970年代就成了全球第二大经济体,韩国1990年代挤进发达国家俱乐部。农民的后代当上工程师,乡村变城市,连生活方式都变了样。中东呢?石油钱养活了少数人,大部分人还是老样子,差距越拉越大。 日本和韩国用79年证明,工业化不是靠天吃饭,而是拼出来的。中东的教训也告诉我们,光有资源没用,还得有眼光和魄力。这东亚经验,能不能给其他国家点启发?如果是你,会咋选工业化的路?评论区聊聊吧,咱一起想想这背后的门道!
蔡正元说的这段历史是对的。二战时,日本人在台征兵打中国,日本人以为只有几千人报
【56评论】【2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