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万万没想到英国媒体会不顾及盟友情面,把以色列的底都透露给了全世界。英国每日电讯报毫不客气的对外公开表示,在伊朗12天的轰炸中以色列公开隐瞒了五处被德黑兰导弹精准打击的大型军事基地。 当以色列民众还在防空警报中抢购超市罐头时,英美情报机构已在太空中锁定了战场的真相。 以色列万万没想到,最狠的一刀竟来自铁杆盟友。英国媒体毫不客气地揭穿了这个被捂了12天的军事机密: 在6月那场持续12天的伊以冲突中,伊朗仅用6枚导弹就精准摧毁了以色列5处核心军事设施,而以色列国防军却坚称“一切正常”。 五处军事基地的毁灭图景在报告中清晰呈现: 北部空军基地,跑道被炸出巨坑,战机维修库遭贯穿,燃油点燃十公里外可见的烈焰。 中部情报中心,服务器机组熔毁,导弹残片插进主控台。 南部后勤枢纽,2000吨弹药连环爆炸,冲击波掀翻隔壁坦克维修厂。 两处秘密设施疑为导弹指挥所及核武器安保中心,电磁信号紊乱持续三天。 更让以色列难堪的是,报告显示伊朗的打击效率堪称“性价比屠杀”:仅用成本约1800万美元的6枚导弹,就瘫痪了以色列价值47亿美元的军事资产。 当特拉维夫超市货架被抢空、学校停课率达63%时,以色列选择用谎言包裹伤口。 心理防线的脆弱性让以军不敢说真话。在970万人口的弹丸小国,全民士气崩溃比导弹打击更致命。 国防部长卡茨直到7月4日仍在宣扬“战略性胜利”,若承认军事中枢被毁,无异于政治自杀。 这场12天的导弹交锋,彻底改写了中东军事平衡。 伊朗的地下导弹“城市”成为悬在以色列头顶的剑。保留霍尔木兹海峡封锁能力意味着伊朗随时能让全球油价飙至120美元/桶——这是比导弹更具威力的经济武器。 英美这次“出卖”绝非偶然。当《每日电讯报》刻意略过特拉维夫“拉宾营”和以军总部遇袭细节时,留出的空白恰是给以色列的最后遮羞布。 美国支持不动了,93枚“萨德”拦截弹的消耗相当于美国两年产量,价值超12亿美元。 伊朗则趁机展示战略定力。25%的导弹库存消耗换来五处核心目标摧毁,证明其“非对称作战”思维的有效性。 当伊朗士兵在残骸旁竖起“指哪打哪”的标语时,心理战的胜利已远超战术成果。
伊朗将军之女爆料:父亲从不带手机,每隔几小时换位置,依然被以色列精准击杀 甚
【437评论】【29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