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喊了十年“脱钩”,结果每一分钱都精准投喂给中国制造? 美国每年砸下近万亿美元的国防预算,表面上看是碾压全球的军事霸权,但揭开光鲜的外衣,里面爬满了供应链的蛀虫。 看看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美国导弹防御系统(如图1)11.1%的关键供应商在中国,弹药生产线10.6%要仰仗中国工厂,就连最敏感的核能领域,中国供应商数量(534家)也远超英国、日本等盟友。 这就像个黑色幽默,美国军工的"去中国化"喊了十年,结果中国仍是除美国本土外最大的国防供应链基地。 但真正的危机藏在显微镜下。中国控制着全球80%的稀土加工和60%的锂提炼,这些制造精确制导武器的"工业维生素",美国连替代方案都找不到。 更可怕的是技术断层的征兆:在决定未来战争形态的航天领域,中国一年申请的专利(30万项)是美国的三倍;核技术方面,中国20万项专利申请直接把美国(5万项)甩出赛道。 把镜头转向太平洋对岸,会发现毛骨悚然的对比。俄罗斯在乌克兰战场演示了什么叫"战时工业机器"——炮弹产量两年翻五番,整个经济体系秒切军工模式。中国更是在玩一场工业界的"马拉松",每年2360亿美元的军费看似不及美国,但每一分钱都精准投喂给自主产业链。 反观美国,洛马、雷神等五大巨头垄断了73%的空军订单,这些"大到不能倒"的承包商早把生产线转移成"全球拼图游戏"。 病根在于华盛顿的"精神分裂症"。一边是国会老爷们表演对华强硬,通过一堆《国防授权法案》要求"彻底剔除中国供应链";另一边是军工复合体的生存逻辑——用中国零件能省15%成本,财报就能多涨3个点股价。 这种撕裂在美国的"小院高墙"策略里体现得淋漓尽致:嘴上说着要在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关键领域"对华封锁,结果连最基础的机床铸件都要偷偷进口河南企业的货。 总之,当华盛顿的智库还在争论"该不该与中国脱钩"时,战场上的士兵只关心子弹(如图3)能不能准时送到。美国军工的困境本质上是一场国家能力的溃败——当金融资本把产业链撕成碎片,当官僚主义让决策链条长出肿瘤,再多的军费也堆不出真正的战争潜力。 历史给过警示:二战时美国能三个月把汽车厂变坦克厂,如今却可能连炮弹增产都要看中国稀土出口的脸色。这不是简单的供应链危机,而是一个帝国工业根基的慢性中毒。
美国喊了十年“脱钩”,结果每一分钱都精准投喂给中国制造? 美国每年砸下近万亿美元
幽谷藏龙吟深
2025-07-07 20:17:49
0
阅读: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