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赞]美国空军部长梅因克最近几天在国会作证时讲了些大实话。他说中国火箭军现在

纸短情长啊 2025-07-01 22:46:31

[中国赞]美国空军部长梅因克最近几天在国会作证时讲了些大实话。他说中国火箭军现在有3000多枚导弹,其中900多枚专门指着台湾海峡方向,光是巡航导弹就超过400枚。 (信源:美准空军部长:再不加快速度,中国会进一步缩短差距——观察者网) 美国空军部长弗兰克·肯德尔在国会听证会上的一份公开证词,捅破了西太平洋上空那层“美军无敌”的窗户纸。他亲口承认,中国火箭军的导弹数量已突破3000枚,其中超过2000枚能覆盖整个西太平洋的美军基地。 这番由美军高层亲自背书的言论,通过直播和官方记录公之于众,无异于向世界宣告:在第一岛链和第二岛链,美军可能真的扛不住了。 这份突如其来的“坦诚”,并非空穴来风。就在听证会前不久,中东上演了一场昂贵的“实战教学”。 伊朗向以色列发射了数百枚弹道导弹,美军在中东的防空力量与以色列协同作战,几乎是倾其所有进行拦截。即使面对技术水平并不算顶尖的伊朗导弹,美以联军也付出了创纪录的拦截弹消耗。 有数据显示,以色列的“萨德”系统在短期内就用掉了库存的15%到20%。这次经历让五角大楼清晰地看到,面对大规模导弹攻击,即使是理论上先进的反导系统,其效能和成本也面临巨大压力。也正因此,当他们将目光转向真正的对手时,才感到一阵后怕。 毕竟,伊朗的导弹无论在技术还是突防能力上,都无法与中国火箭军的“东风家族”相提并论。让五角大楼寝食难安的,是中国导弹在“量”与“质”上的双重颠覆。 数量上,超过3000枚的总量已是既成事实,其中900多枚短程弹道导弹和400枚巡航导弹瞄准台海方向,而超过2000枚的中远程导弹则将关岛、冲绳等关键节点置于火力网之下。更让美军情报部门头疼的是,中国火箭军的产能和真实库存始终是个谜,无法精确掌握。 而质量上的代差,则让拦截变得愈发困难。伊朗的导弹弹道相对固定,末段突防能力有限,美军通常用两枚拦截弹就能实现有效摧毁。可是,中国火箭军的“东风快递”完全是另一回事。 无论是具备末段机动变轨能力的东风-26,还是飞行速度超过五倍音速的高超声速导弹东风-17,都让现有的反导系统力不从心。 美军自己也评估,要拦截一枚先进的东风导弹,可能需要同时发射3到5枚拦截弹,这对于拦截弹的库存和发射系统的持续作战能力,都是一个近乎无解的难题。 更何况,美军还面临一个更棘手的现实:无法像以色列对待伊朗那样,对中国的导弹发射阵地进行先发制人的打击。中国拥有远比伊朗强大且纵深极广的防空体系,这意味着火箭军可以从容地组织饱和式攻击。 一旦打击密度超过临界点,无论是“萨德”还是“爱国者”系统,其理论上的拦截成功率都将急剧下降,直至被彻底压垮。 战略焦虑迅速影响到太平洋对岸。肯德尔的证词引起台湾舆论震动,《联合报》等媒体指出“美军可能不会协防台湾”,东风导弹成为美军噩梦。这给“倚美谋独”的幻想泼冷水。 台军评论员承认,若美军不能压制解放军导弹攻势,台湾防空体系可能仅能维持几小时。当“战略保险公司”暗示保单可能无效时,“以武拒统”的信心也成为空谈。 与美台的紧张不安形成鲜明对比,中国大陆对此反应平静。官方媒体的评论清晰地指出,火箭军的核心意义并非为了主动挑起战争,而是为了制止战争。这种自信,不仅源于3000枚导弹这个数字,更来自其背后一整套完整的信息化指挥、侦察和支援体系。 很多人将导弹视为纯粹的战争工具,但它更是一种战略语言的表达。火箭军的存在,是把一个沉甸甸的现实摆在桌上:任何军事干预都将付出其无法承受的代价。这不是恫吓,而是一种冷静的告知。当美国人自己也开始公开讨论这个现实时,证明他们听懂了这种语言。 和平从来不是靠空洞的许诺或谈判桌上的笑脸维持的,而是依赖于实实在在的实力。当“实力”这枚最重的砝码被悄然置于天平的另一端,西太平洋未来的战略平衡,显然正在被彻底改写。

0 阅读:250

猜你喜欢

纸短情长啊

纸短情长啊

纸短情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