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军已经发疯了,战争恐怕要结束了!
6月29号凌晨,俄军对着乌克兰发动了开战以来最疯狂的轰炸,一次性就扔出477架自杀式无人机和60多枚导弹,直接朝着乌克兰境内轰炸了过去!
乌克兰空军那边可是忙坏了,他们紧急启动了所有防空系统,又是发射导弹拦截,又是动用电子战进行干扰。经过一番激烈的对抗,乌军总算是拦下了不少俄罗斯的空袭武器,但还是有不少炸弹落在炼油厂和居民区。NASA卫星拍到的画面里,整个德罗霍贝奇炼油厂变成了一片火海,滚滚浓烟在几百公里外都看得清清楚楚。
气的泽连斯基赶忙在社交媒体上带着哭腔说,过去一周,俄军总共发射了114枚导弹、1200架无人机,投下1100枚航空炸弹,乌克兰的防空系统已经快撑不住了!
可小泽话音刚落,波兰、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这四个紧挨着俄罗斯的国家,突然集体宣布退出《渥太华禁雷公约》。
要知道,这个公约是1997年签的,专门禁止使用杀伤人员地雷,因为地雷炸起来不分军民,几十年后还会伤人。可现在这几个国家不仅要退约,波兰国防部长还放出话来,要生产100万枚地雷沿着边境线埋下去。芬兰虽然还没正式退,但已经开始讨论效仿了。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他们退出的核心目的就一个,为的是能在自己跟俄罗斯的边境线上,合法地埋下大量地雷。
为啥?还不是因为这段时间俄罗斯打的太猛!联合国的数据显示,俄军在前线埋了至少13种地雷,包括苏联时期的跳雷和2021年的新型地雷,甚至用无人机布雷,把大片土地变成了死亡地带,每年都有几百平民被炸死炸残。
波兰和波罗的海三国的国防部长说得很直白:俄罗斯在乌克兰用了这么多地雷,难保哪天不会用在我们身上。特别是波兰,东部边境到首都华沙一马平川,一旦俄军装甲部队冲过来,地雷阵能迟滞他们的进攻速度,为后方组织防御争取时间。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俄罗斯这次发疯式的袭击,其实暴露了他们的战略困境。
自2024年以来,俄军每月发射的导弹和无人机数量增加了40%,6月29日的空袭至少花了2亿美元弹药,这种不计成本的打法,就像一个输红了眼的赌徒,把最后的筹码都押在了牌桌上。
他们这么做有三个目的:第一是消耗乌克兰的战争潜力,尤其是炼油厂、弹药库这些关键设施;第二是检验新型武器的实战效果,比如“匕首”高超音速导弹,目前全世界都没有有效的拦截手段;第三是配合地面攻势稳定战线,在顿涅茨克方向发动的“夏季风暴”行动,就是靠密集布雷和远程火力覆盖来阻止乌军反攻。
可这种打法对俄罗斯来说也是双刃剑。虽然炸得乌克兰够呛,但自己的弹药库存也在飞速消耗。更要命的是,乌克兰背后有整个北约在支持,虽然美国和欧洲的援助速度变慢了,但源源不断的武器还是让俄军头疼。
比如英国刚提供的350枚防空导弹,就是用冻结的俄罗斯资产利息买的。而且,乌军虽然损失惨重,但F-16战机已经开始发挥作用,6月29日那天就击落了数十架无人机。不过乌克兰也有难处,熟练的防空操作人员伤亡太大,新装备来了也没人会用,泽连斯基最近甚至暗示可能辞职,可见领导层已经到了崩溃边缘。
再看看那些退约的国家,他们的举动传递出一个强烈信号:这场战争可能真的要结束了,而战争结束后,俄罗斯的下一个目标可能就是他们。
毕竟回望之前三年的冲突,波兰和立陶宛一直很活跃,又是提供武器又是推动制裁,现在他们担心,等乌克兰扛不住了,俄罗斯会把矛头转向他们。所以波兰才要生产百万枚地雷,沿着边境线布防,这既是物理防御,也是心理威慑。芬兰虽然还没退约,但已经明确表示在考虑,毕竟芬兰和俄罗斯有1300多公里的边境线,加入北约后更要做好最坏打算。
从战场局势来看,战争确实到了转折点。俄乌双方都在大规模布雷,前线雷场密度已经达到每平方公里500枚以上,坦克和装甲车根本没法大规模突击,战线逐渐固化。
这种情况下,双方都很难取得决定性胜利,谈判可能是唯一的出路。乌克兰坚持要恢复1991年的边界,俄罗斯肯定不会答应,但俄军已经开始收缩战线,重点防守克里米亚和乌东四州,这可能是在为谈判做准备。
这场打了三年半的战争,可能真的要到尽头了,但和平的曙光是否能穿透战争的迷雾,还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对于这件事,你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