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陈景润的妻子坐在丈夫的雕塑旁,紧紧搂住“丈夫”的肩膀,留下了这张感人

综艺盘盘君 2025-07-01 19:36:06

1997年,陈景润的妻子坐在丈夫的雕塑旁,紧紧搂住“丈夫”的肩膀,留下了这张感人至深的合影........ 陈景润1933年5月22日出生在福建福州,家里穷得叮当响,12个兄弟姐妹,他排行老三。父亲是个邮局小职员,母亲操持家务,日子过得紧巴巴。小时候的他不爱说话,总是安安静静地钻研数字,数学成了他的小天地。在福州一中读书时,老师发现这小子是个数学苗子,成绩甩别人几条街。1950年,他考进厦门大学,师从数学大咖卢嘉锡,从此一头扎进数学的世界,尤其是对哥德巴赫猜想着了迷。 哥德巴赫猜想是个啥?简单说,就是1742年一个叫哥德巴赫的数学家提出,每个大于2的偶数都能写成两个素数之和,比如4=2+2,6=3+3。这问题听起来简单,可几百年没人能完全证明。陈景润1953年从厦大毕业后,先在北京四中当老师,但因为身体不好还结巴,教书不太行。1957年,他调到中科院数学所,终于能专心搞研究。1966年,他憋出大招,证明了每个足够大的偶数都能写成一个素数加最多两个素因子的数的和,这就是著名的“陈氏定理”。这步子迈得够大,离证明猜想近了一大截,国际上都炸了锅。 陈景润身体从小就弱,肺结核找上门不说,后来还得了帕金森病,手抖得连笔都拿不稳。可他硬是没放弃,脑子停不下来,整天泡在数学里。为了研究,他住在一间破旧小屋,桌上堆满纸张,生活简单得像个苦行僧。帕金森病恶化后,他连写字都困难,只能靠助手帮忙记录思路。即便这样,他还想着把“陈氏定理”再推进一步。他的坚持不是常人能想象的,身体垮了,心却没垮。 1980年,陈景润在军医院治病时,遇到了医生郁昆。她温柔又细心,慢慢地,两人走到了一起。那年,他们结了婚,郁昆成了他最大的依靠。陈景润身体越来越差,郁昆不仅照顾他的生活,还帮他处理日常琐事,让他能安心搞研究。1981年,他们有了儿子陈由伟。郁昆就像个默默付出的支柱,家里的事她扛,外面的事她挡,让陈景润在生命的最后时光还能追他的数学梦。 1996年3月19日,陈景润因肺炎去世,享年62岁。他的离世让数学界少了一颗明星,但他的“陈氏定理”和对哥德巴赫猜想的贡献却留了下来。去世前,他还在病床上念叨着数学,连最后一口气都跟数字有关。他的故事没结束,因为郁昆接过了接力棒,把他的精神传下去。 1997年,陈景润去世一周年,郁昆来到厦门大学,那里立着丈夫的雕塑。她坐在雕塑旁,紧紧搂住“丈夫”的肩膀,摄影师按下快门,留下了这张让人鼻子发酸的照片。这不是简单的纪念,而是她对陈景润一生的告白。那一刻,她仿佛在用行动诉说对他的思念。这张照片成了他们爱情和坚持的象征,也让无数人看到了数学之外的温情。 陈景润走后,郁昆没让自己闲着。她整理丈夫的手稿、笔记,把这些珍贵资料在2005年捐给了中国革命博物馆,让后人能看到他的心血。她还支持儿子陈由伟学数学,陈由伟后来在加拿大拿了硕士学位,常在公开场合讲父亲的故事。郁昆用行动告诉大家,陈景润不只是个数学家,更是个值得记住的人。他的贡献和他们的故事,通过她的努力,传给了下一代。

0 阅读:25
综艺盘盘君

综艺盘盘君

蔡文博说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