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人被屠杀过近400次,为什么全世界都容不下犹太人?1843年,26岁的马克思,就一语道破真相:“犹太人的信仰就是拜金主义和唯利是图。他们的世俗信仰就是讨价还价,他们的世俗上帝就是金钱,犹太人的真正上帝是汇票,钱就是犹太人的上帝,在它面前不可能有别的神。 犹太人,历史上被屠杀近400次,这数字听着就让人头皮发麻。从古罗马到纳粹集中营,他们像是命运的靶子,走到哪儿都被排挤。1843年,26岁的马克思就抛出一句狠话:“犹太人的信仰就是拜金主义和唯利是图,他们的世俗上帝就是金钱。”这话听着刺耳,却点破了某种真相。 犹太人的历史就是一部苦难史。早在大约2000年前,古罗马就把他们从耶路撒冷赶出去,从此开始了流浪生涯。中世纪欧洲,基督教当道,犹太人信奉独一上帝,还自称“选民”,这在基督徒眼里就是异端,排斥自然少不了。到14世纪,黑死病横扫欧洲,死了几千万人,大家找不着原因,就把矛头指向犹太人,说他们下毒,结果屠杀一波接一波。据统计,近400次大规模迫害,哪个民族受得了? 更惨的是,他们还被法律逼到绝路。中世纪不让犹太人拥有土地,农业这条路堵死了,他们只能干商业、放贷这些活儿。经济好的时候没人吱声,可一旦瘟疫、战争来了,犹太人就成了替罪羊。财富没保护他们,反而成了催命符。这种生存方式,跟外界格格不入,矛盾越积越深。 1843年,马克思在《论犹太人问题》里下了狠结论:“犹太人的世俗信仰就是讨价还价,他们的真正上帝是汇票。”这话听着像骂人,但也有现实影子。当时欧洲犹太人多半靠商业和金融混饭吃,因为没别的路可走。马克思觉得,他们把金钱看得太重,信仰都变味儿了,成了资本主义的代表。 这话有道理吗?有点儿。犹太人确实在经济上很突出,中世纪就当过国王的银行家,近代更是在金融界呼风唤雨。可这不是他们自愿选的,而是被逼出来的。马克思抓住了这点,但说得太绝对,把复杂的历史简单化了。犹太人真就只拜金吗?不全是,他们的文化和宗教也有深厚根基,只不过在生存压力下,经济角色被放大罢了。 为啥犹太人老被排挤?宗教和文化是个大坎儿。犹太教讲究律法、割礼、安息日,跟基督教、伊斯兰教都不一样。他们聚在隔都里,讲意第绪语,穿自己的衣服,吃自己的饭,外人看着就觉得别扭。这种“与众不同”在和平时没啥,可一旦有冲突,就成了攻击的理由。 中世纪的欧洲,宗教是命根子,犹太人不信耶稣,还被谣传杀基督,背上“弑神者”的黑锅。加上他们不跟外族通婚,族群界限分明,时间一长,别人就觉得他们高傲、排外。文化上隔着一堵墙,谁也迈不过去,仇恨就这么生根了。 犹太人在经济上的特殊地位,也是招祸的根源。中世纪放贷是高风险买卖,基督徒不干,犹太人接手,结果成了“高利贷者”的代名词。经济繁荣时,他们是金主;经济崩盘时,他们是罪人。14世纪黑死病后,欧洲经济一团糟,债主犹太人就被拿来开刀,财产没收,命也没了。 近代也是如此。19世纪,犹太人在欧洲金融界崭露头角,像罗斯柴尔德家族,富得流油。可财富没带来安全,反而让反犹情绪更烈。经济危机一来,大家不怪制度,怪犹太人,觉得他们操控一切。这种“替罪羊”逻辑,几百年来都没变过。 19世纪末,反犹浪潮更疯了。俄国农村的犹太人被暴徒烧杀,法国德雷福斯事件里,一个犹太军官被冤判,欧洲到处是仇恨的火苗。犹太人终于醒悟:老这么流浪下去不是办法,得有个自己的地盘。1896年,赫茨尔写了《犹太国》,喊出建国口号。 二战是转折点,纳粹杀了600万犹太人,幸存者跑去巴勒斯坦。1948年以色列建国,可第二天阿拉伯国家就打过来。虽然以色列撑住了,但巴以冲突从此没停过。犹太人有了家,却没迎来和平,反倒成了新矛盾的焦点。
当年萨达姆为什么不到俄罗斯避难?说白了,不是萨达姆不想,而是压根没料到输给美国。
【4评论】【9点赞】
用户33xxx46
居然还有垃圾在洗鱿鱼[抠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