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李乃文刚入中戏时穷得响叮当,每天只吃五毛钱的素炒饼,朱媛媛就把自己的荤菜票拍桌子上:“吃!姐请客!”李乃文顿时泪眼汪汪……
李乃文,1974年10月18日生在宁夏,后来跟着爸妈搬到天津。他家不算富裕,爸是中医师,妈是话剧演员。小时候,他常被妈拉去剧团跑龙套,穿着大一号的戏服,手里攥着台词纸,站在台上演戏,台下观众鼓掌,他心里美滋滋。从幼儿园到高中,他演了不少话剧,舞台就是他的地盘。1993年,他终于考进中戏表演系,可之前三次落榜的经历让他压力山大。家里掏不出学费5000块,他是以自费生的身份进的校门。那时候,他背着破书包,鞋底都磨穿了,生活费全靠打零工凑,日子过得紧巴巴。
朱媛媛呢,1974年3月18日生在山东青岛,家境比李乃文好太多。爸是电子工程师,妈是医生,姐姐教书,哥哥画画,家里书架上全是文学艺术的书。她从小就活泼,爱在青岛海边组织同学排小品,逗得大家哈哈笑。1992年,她从青岛艺术学校毕业,第二年考进中戏,学费才700块,对她家来说小意思。进校时,她穿得干干净净,背着新书包,笑起来跟阳光似的,很快就成了班里的开心果。
俩人背景差得十万八千里,一个是苦哈哈的追梦少年,一个是无忧无虑的青岛女孩,可缘分就是这么奇妙,把他们拉到了一起。
1993年秋天,李乃文在中戏过得不容易。食堂里,大家伙儿都端着热乎乎的饭菜,他却只能买块五毛钱的素炒饼,硬得跟砖头似的,边角还泛黄。他穿着洗得发白的衬衫,低头啃饼,尽量不去看别人盘里的鸡腿和肉。那天,朱媛媛端着饭菜路过,看见他这模样,眉头一皱,停下了脚步。她从兜里掏出一张荤菜票,往桌上一拍,干脆利落。李乃文愣住了,手里的饼差点掉地上,抬头看她。她笑得爽朗,眼睛亮亮的,像在说“这点小事算啥”。他接过票,去换了块鸡腿,回来时眼眶红红的,吃得慢吞吞,像在品尝啥珍贵的东西。
从那天起,朱媛媛没少帮他。她常拉着他和另一个同学唐旭一块儿吃饭,三人围着桌子,吃火锅、包饺子,热热闹闹。有次吃火锅,李乃文吃得满头汗,筷子掉地上,他捡起来擦擦接着吃,笑得特开心。朱媛媛这人仗义,看不得朋友受苦,她的这份热心肠,让李乃文在苦日子里的心里暖乎乎的,也多了一份撑下去的劲儿。
在中戏的日子,李乃文和朱媛媛不光是饭桌上的朋友,课堂上也搭档过不少次。表演课上,他俩一块儿排戏,互相挑毛病,台词念得不顺就重来,动作不到位就调整。朱媛媛爱指点他语速慢点,李乃文就认真听着,一个字一个字改。他俩配合得越来越默契,汗水没少流,友谊也越来越深。在那个破旧的排练室里,他们不仅是同学,更是彼此的依靠。
那几年,李乃文靠着这点温暖咬牙坚持了下来。朱媛媛呢,也在这段友情里学会了啥叫真心待人。毕业时,他俩都拿到了学位,带着满满的回忆走上了不同的路。
1997年,他俩从中戏毕业,各自闯荡演艺圈。李乃文起步苦,租的地下室潮得墙上淌水,床板一翻身就吱吱响。他在剧组跑龙套,饿了啃冷馒头,手里攥着几块钱过日子。朱媛媛混得顺些,拍戏后赚了点钱,知道他过得不好,就提着盒饭去看他,饭盒里装着排骨青菜,还递给他瓶汽水,聊着剧组的趣事逗他笑。他从1998年的话剧《恋爱的犀牛》演起,后来接了《集结号》《借枪》《钢的琴》,一步步靠演技站稳脚跟,成了圈里公认的实力派。
朱媛媛呢,2000年凭《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火了,演得接地气,大家都叫她“国民媳妇”。她还演了《四世同堂》《海洋天堂》,拿了不少奖。拍戏累了,她就约李乃文出来吃顿饭,点盘花生米,聊聊中戏的旧事,笑得前仰后合。他俩跟唐旭组了个“中戏小虎队”,几十年的交情没断过,逢年过节聚一块儿,桌上摆满家常菜,气氛跟当年一样热闹。
到了2025年,朱媛媛因病去世,李乃文伤心得不行。他在网上写了悼文,提到了那张荤菜票,说没那时候的帮衬,自己可能撑不到现在。他写她笑脸还在心里,字里满是想念。这段友情,成了他人生里抹不去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