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也担心,自己成为下一个伊朗!普京政府开始行动,全国范围严查“内鬼”泄密! 当伊朗因内鬼频现导致军政高层遇袭的消息传遍全球时,俄罗斯克里姆林宫的决策者们正在起草一份措辞严厉的法律修正案。这项于2025年6月悄然生效的法案,将国家安全、经济数据、科技研发等领域的信息纳入“国家机密”范畴,对泄露者施以最高终身监禁的重罚。这一举措的背后,是俄罗斯对自身安全局势的深刻焦虑——当乌克兰无人机能精准袭击俄联邦安全局总部附近的空军基地,当俄军中将在莫斯科街头被遥控炸弹暗杀,克里姆林宫终于意识到,内部渗透的威胁已不亚于正面战场的炮火。 俄罗斯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2024年12月,核生化防御部队司令基里洛夫中将在莫斯科梁赞大街遇刺,爆炸装置被伪装成电动滑板车,其精准程度令人咋舌。而就在半年前,克里米亚大桥第三次遭袭,乌克兰特工竟能提前数月潜入并安置1100公斤炸药,暴露了俄军在关键设施安保上的致命漏洞。这些事件与伊朗核科学家接连遇刺、革命卫队将领遭斩首的场景如出一辙——外部势力的打击之所以能屡屡奏效,正是因为有内鬼提供情报。正如伊朗在12天内抓捕700余名间谍、查获上万架非法无人机所揭示的,渗透与反渗透的博弈早已超越传统军事领域,成为决定国家命运的暗战。 面对日益严峻的安全形势,普京政府采取了雷霆手段。除了扩大机密范畴,俄罗斯近年来还通过多项法律强化内部管控:2023年将叛国罪刑期延长至终身监禁,同年要求涉密人员报备离境情况并禁止其亲属持有海外资产。这些措施直指长期困扰俄罗斯的“第五纵队”问题——从军工企业技术图纸外流到能源项目合作细节泄露,从亲西方政客在社交媒体散布不实信息到普通公民为金钱出卖情报,渗透网络已深入社会肌理。俄联邦安全局(FSB)近期密集行动,挫败多起针对高官的刺杀企图,逮捕的嫌疑人中既有国防部官员,也有伪装成工人的乌克兰特工。但这些行动也暴露出一个残酷现实:即便在安全机构眼皮底下,间谍活动仍能以“便携式音箱炸弹”“充电宝爆炸装置”等原始手段得逞,反映出俄罗斯官僚体系的臃肿与腐败已积重难返。 俄罗斯的困境与伊朗有着惊人的相似性。两国都曾因外部压力和内部裂痕沦为“被渗透的筛子”,而内鬼造成的损失往往比外敌更致命。伊朗革命卫队前司令苏莱曼尼遭美军无人机斩首,其行踪泄露被证实与内部情报网络有关;俄罗斯黑海舰队指挥官特兰科夫斯基上校在塞瓦斯托波尔遇刺,凶手正是通过收买司机获取路线图。这种“堡垒从内部崩塌”的危机,迫使两国领导人不得不将更多资源投入内部清查。然而,俄罗斯幅员辽阔、利益网络错综复杂,彻底清除内鬼的难度远大于伊朗。正如普京在签署法律时所言:“敌人的导弹尚可拦截,但藏在暗处的毒蛇却防不胜防。” 如今,俄罗斯正站在十字路口:是重蹈伊朗的覆辙,还是以铁腕手段重建安全防线?
一位俄罗斯专家一语中的“不论是伊朗还是俄罗斯,都存在一个错觉,那就是只要他们躺下
【292评论】【19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