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0年,太子朱标听完自己70岁的老师宋濂,被锦衣卫抓进大牢后,他跪着求朱元璋

小史论过去 2025-06-30 11:31:24

1380年,太子朱标听完自己70岁的老师宋濂,被锦衣卫抓进大牢后,他跪着求朱元璋“父皇,儿臣只认这一个老师,求饶他一命!”见朱元璋铁了心要杀宋濂,朱标突然一跃,跳进河里了。 宋濂,1310年出生在浙江浦江,家里穷得叮当响,小时候连书都买不起,只能借来看,抄下来背。他六岁能背《蒙求》,九岁会写诗,十五岁看书一目十行,脑子像装了台复印机,被乡里人叫“神童”。长大后,他拜元末名儒吴莱、柳贯、黄溍为师,学问扎实得像块铁板,精通经史,连元顺帝都想请他当官,可他为了照顾爹妈拒绝了。 到了1360年,朱元璋打下江山,听说宋濂的名气,亲自把他请到南京,给五岁的太子朱标当老师。宋濂教得不光是书本上的东西,更是用儒家思想熏陶朱标,让他懂仁义、知礼节。师生俩感情好得像爷孙,二十多年没红过脸。宋濂还干了不少大事,比如主编《元史》,天天熬夜翻资料,硬是把这本大部头给弄出来了。朱元璋挺器重他,封他做翰林学士承旨,常拉着他吃饭聊天,夸他是“开国文臣之首”。 1377年,宋濂67岁,觉得自己老了,干不动了,就跟朱元璋请辞回家。朱元璋挺够意思,摆酒送他,还让他每年帝圣节回来露个脸。宋濂回了浦江老家,本想安安静静写书养老,可1380年秋天,麻烦找上门了。那年帝圣节,他没去南京,说是病了。朱元璋这人疑心重,派人去查,发现宋濂没啥大毛病,火气一下就上来了,觉得宋濂故意摆谱,欺君罔上。结果,锦衣卫直接抄了他家,把他次子宋璲和孙子宋慎抓了。 更倒霉的是,宋慎还被牵扯进胡惟庸案。这案子是明初的大清洗,朱元璋借机收拾了不少人。宋慎被指控跟胡惟庸谋反,宋濂作为爷爷,自然跑不掉。70岁的他被锦衣卫押到南京,关进大牢。牢里又冷又潮,他年纪大,身体差,走路都得拄着墙,哪还有当年风光的样子。 朱标听说老师被抓,急得不行。宋濂对他来说不是普通老师,是带他长大的恩人。他连夜跑去求朱元璋,跪在地上磕头,说:“父皇,儿臣只认这一个老师,求您饶他一命!”朱元璋冷着脸不吭声,心里已经打定主意要杀宋濂。朱标一看没戏,急了眼,站起来就往外跑,直奔宫里的金水河,衣服都没脱就跳了下去。河水冷得刺骨,他差点没上来。侍卫赶紧把他捞上来,人已经冻得发抖,嘴唇都紫了。 朱元璋听说儿子跳河,慌了,跑过去一看,心疼得不行。据野史《翦胜野闻》讲,他抱着朱标直掉眼泪,说:“你这傻小子,我杀个人你至于吗?”不过正史没提这事,可能是后人传得有点夸张。但不管咋说,朱标这一跳,确实让朱元璋动摇了。 那天晚上,马皇后跟朱元璋吃饭,桌上全是素菜。朱元璋问咋回事,她说:“宋先生有难,我不忍心杀生,给他祈福呢。”马皇后是朱元璋最敬重的人,她一开口,朱元璋就软了半截。当即下令赦了宋濂的死罪,改成流放茂州。不过,宋濂的次子宋璲和孙子宋慎没逃过这一劫,还是被杀了。朱元璋这人,心狠起来真不是盖的。 宋濂71岁,带着长子宋瓒上路去茂州。那地方在四川,路远得要命,山高路陡,他身体又不好,一路走得磕磕绊绊。1381年,走到夔州,他病倒了,躺在破客栈里,6月20那天咽了气,72岁。当地官府把他葬在莲花山下,后来蜀王朱椿给他迁了坟,葬在华阳城东。朱标听说老师死了,难过了好久,觉得自己没保护好他。 多年后,到了弘治九年(1496年),四川巡抚马俊替宋濂喊冤,明孝宗下旨恢复他的官职,还让人春秋两季去墓地祭拜。正德年间,他被追谥为“文宪”,算是得了个身后名。 朱标跳河救宋濂,不是瞎逞能,是真把老师当回事。那年头,政治斗争多残酷啊,胡惟庸案随便一抓就是几万人头落地,宋濂能活下来,靠的是朱标的命悬一线和马皇后的几句话。这故事接地气的地方就在这儿:再大的官、再牛的学问,碰上权力斗争,也得看运气和人情。朱标这人,心眼好,胆子也大,可惜后来没当上皇帝,不然明朝开头可能会温和点。

0 阅读:891
小史论过去

小史论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