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量产重稀土,中国“封锁”失败?美国专家直言,中国很聪明,买稀土需填写最终用户,进一步封堵漏洞,美国可能也没想到,马来西亚量产重稀土后,中国稀土管控更严了……
最近关于稀土的一个消息在网上引发了不少热议,5月中旬,澳大利亚稀土公司莱纳斯宣布,他们已经在马来西亚成功实现重稀土的量产。
某些西方媒体就跟打了鸡血似的,满世界嚷嚷着 “中国稀土垄断被打破”“封锁失败”。但要我说,这事儿就像蚂蚁撼大象,看着热闹,实则掀不起什么大浪。
咱先把数据掰开揉碎了看。莱纳斯马来西亚工厂年产能 1500 吨重稀土,听起来挺唬人,可跟中国比起来,连零头都算不上 —— 中国每年重稀土产量超过 1.5 万吨,占全球 98% 的分离产能。
更绝的是,美国军工每年需要 2300 吨重稀土,莱纳斯就算把全部产能都献给美国爸爸,也只能满足 60% 的需求。这就好比你家里有个粮仓,突然来了只小耗子偷了几粒米,你会觉得粮仓被抢了吗?
再看看成本这块儿。中国江西的老师傅们,靠着几十年的经验,能把每公斤稀土的生产成本压到 4 美元,而莱纳斯在马来西亚,光电费每公斤就得烧掉 7 美元。
这还不算设备采购、物流运输这些大头。就这成本,莱纳斯的稀土产品拿什么跟中国竞争?难不成靠情怀?
说到设备,莱纳斯就更尴尬了。他们工厂的核心设备 —— 离心萃取机,还得从中国进口。这就好比你买了辆自行车,结果发现轮子是别人的,链条也是别人的,你说你能骑多远?
更逗的是,莱纳斯之前在马来西亚的工厂因为环保问题被当地居民抗议,废水处理不达标,最后只能把部分生产线迁回澳大利亚。这事儿要是传出去,哪个客户敢放心跟他们合作?
当然,咱们也不能小看莱纳斯的战略意义。西方国家一直把稀土依赖视为心腹大患,现在好不容易有了个替代来源,自然要大肆炒作一番。
但他们可能没想到,中国早就在稀土管控上布下了天罗地网。2025 年初,中国新增了 7 类中重稀土产品的出口管制目录,还实行 “一批一证” 制度,出口商必须填写最终用户信息。
这就好比给稀土出口上了把 “智能锁”,谁能用、怎么用,全在咱眼皮子底下。美国专家都忍不住感叹:“中国很聪明,这进一步封堵了漏洞。”
更绝的是,中国正在构建从采矿、分离到回收的全生命周期管控体系。南方稀土资源集中度超过 80%,北方轻稀土产区和南方重稀土产区分工明确,管控效率直线提升。
中科院还在研发无稀土永磁体技术,预计 2026 年商用。这就好比你有个聚宝盆,不仅能生钱,还能变着花样生钱,别人拿什么跟你比?
不过,咱们也得警惕西方国家的小动作。美国能源部给莱纳斯注资 2.58 亿美元,欧盟对每吨非中国产稀土提供 3000 欧元补贴。
这种 “政治订单 + 财政补贴” 的模式,短期内可能会催生出一条第二供应链。但长期来看,西方国家想在稀土领域摆脱中国,还得跨过技术、成本、环保这三座大山。
最后,我想问问大家:马来西亚量产重稀土,真的能撼动中国的地位吗?中国的稀土管控是成功还是失败?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