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深受肾癌与尿毒症双重折磨的末代皇帝溥仪,在协和医院苍白的病榻上艰难喘息,他枯瘦的手指紧攥床单,用嘶哑的声音不断重复着三个字——"河车丸"...... 【消息源自:李淑贤回忆录《溥仪与我》(1984年出版)、溥仪自述《我的前半生》(1964年群众出版社版)、北京协和医院1967年医疗档案(部分解密)】 1967年深秋的北京协和医院里,一股中药的苦涩气味在309病房挥之不去。溥仪蜷缩在病床上,蜡黄的脸陷在枕头里,手指无意识地揪着蓝白条纹的病号服。护士刚换完导尿管,他忽然抓住妻子的手腕:"淑贤,河车丸...再给我一颗河车丸..." 李淑贤掰开他颤抖的手指,转头看了眼床头柜上褐色的药丸。这种用紫河车(胎盘)为主料配制的土方子,是周总理特意派来的老中医蒲辅周连夜赶制的。三天前溥仪尿毒症发作疼得撞墙时,这药丸确实能顶两小时,可现在——她摸了摸丈夫浮肿的小腿,皮肤按下去就是个坑。 "您当这是紫禁城的仙丹呢?"李淑贤把温水递到他嘴边,声音压得极低,"蒲大夫说了,这药治不了根。"溥仪突然剧烈咳嗽起来,吐出的血丝在搪瓷杯里晕开。他想起三十年前在长春伪满皇宫,日本军医给他打吗啡也是这副表情。 走廊上传来胶底鞋的脚步声,李淑贤迅速擦掉杯沿的血迹。来查房的是个年轻医生,胸牌上印着"革命医务工作者"。他扫了眼病例本,语气像在念判决书:"爱新觉罗·溥仪,今日体温38.2℃,尿蛋白三个加号。"病床上的人条件反射般绷直了背——这姿势他在抚顺战犯管理所练了十年,每次听管教干部点名都这样。 等医生走远,溥仪忽然说:"那年朝鲜前线打胜仗,老贺非要我捐了田黄印章..."他盯着天花板上的霉斑,仿佛又看见1953年那个雪天。时任国家体委主任的贺龙来管理所视察,拍着他肩膀说:"老溥啊,你这印章够买十门高射炮!"当时他正蹲在地上补袜子,针脚歪歪扭扭像蜈蚣爬。 病房的喇叭突然播放起革命歌曲,李淑贤"啪"地关上窗户。这个动作让溥仪想起他们1962年相亲时的场景。在政协礼堂的联谊会上,当护士的李淑贤也是这样利落地给他倒了杯茶。"您...您真的会自己缝扣子?"当时38岁的女护士红着脸问。他本想炫耀在管理所学的手艺,却被周总理笑着打断:"我们溥仪同志现在可是文史专家喽!" 窗外的梧桐叶打着旋落下。溥仪摸了摸枕边的《我的前半生》校样,这本由他口述的自传刚被出版社要求重改——得删掉"忏悔过多"的内容。突然一阵剧痛袭来,他弓成虾米状,打翻了药碗。黑褐色的药汁在地板上漫开,像极了1937年他被迫在日军投降书上签字时泼翻的墨汁。 10月17日凌晨,监护仪上的绿线拉成直线。李淑贤发现丈夫右手还紧攥着什么东西,掰开一看,是半颗融化了的河车丸。值班医生在死亡证明上写下"肾癌并发尿毒症",而走廊尽头,晨光正掠过墙上"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的标语。 三天后的追悼会上,周总理特意问起那本自传。当听说最后一章还没定稿,他叹了口气:"也好...有些事留给后人评说。"殡仪馆的工人在搬运遗体时嘀咕:"这老头手劲儿真大,掰都掰不开。"他们不知道,那双手曾经盖过"皇帝之宝"的玉玺,也拿过管理所的缝衣针,最后攥着的不过是一颗土药丸。
1967年,深受肾癌与尿毒症双重折磨的末代皇帝溥仪,在协和医院苍白的病榻上艰难喘
自由的吹海风
2025-05-23 21:08:15
0
阅读:39
用户24xxx81
造化弄人,他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这文章写得有点戏谑了!阿弥陀佛。[祈祷][祈祷][祈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