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44岁的陈景润在住院时,喜欢上了27岁的女军医,在向女军医表白时,将对方吓得连连拒绝,但没想到,陈景润说了一句话,女军医立即点头答应。 1977年,对于数学家陈景润来说格外特别,这位四十四岁的学术工作者因长期劳累导致健康状况恶化,被组织安排到北京309医院调养身体。 他随身带着几本数学专著住进病房,原本打算边治疗边推进研究,却意外遇见改变人生轨迹的人——27岁的实习军医由昆。 陈景润入院初期保持着独来独往的习惯,除了必要检查很少与人交谈。每天清晨五点半准时起床读书,三餐都在病房解决,护士们私下议论这位“书呆子学者”的生活比钟表还规律。 转折发生在由昆轮值夜班,她例行巡房时发现陈景润病房的灯光还亮着,推门提醒病人注意休息,却被对方手中正在批注的英文文献吸引。 这个偶然的照面让两人有了第一次深入交谈,陈景润惊讶发现眼前这位年轻军医不仅熟悉专业医学术语,还能流畅阅读英文医学期刊。 此后陈景润开始留意这位特别的医护人员,他注意到由昆每天清晨会在住院部花园晨读,便刻意调整作息加入晨读行列;发现由昆负责整理病历需要查阅外文资料,主动把自己的英汉词典放在护士站。 原本预定两周的调养期被陈景润主动延长到45天,期间他推掉了所有学术会议,这在以工作狂著称的数学家身上极为罕见。 随着接触增多,陈景润做出了人生中最大胆的决定,某个飘着细雪的午后,他带着珍藏的苏联版《数论基础》来到医生值班室,扉页夹着张写满计算公式的纸条,其中藏着头尾字母组成的“由昆”二字。 这个笨拙而真诚的举动让女军医既感动又为难——两人17岁的年龄差如同横亘的鸿沟,更别说陈景润是享誉国际的学术明星,而自己只是个普通军医。 面对由昆的犹豫,陈景润展现出数学家特有的执着,他每天雷打不动出现在医院图书馆,表面上是查阅资料,实则等待与值班结束的由昆“偶遇”,听说由昆想报考军医大进修班,连夜整理出历年考题和复习纲要。 这些点滴付出逐渐融化女军医的心理防线,当陈景润第七次捧着新买的医学辞典出现时,由昆终于答应尝试交往。 这段感情起初并不被外界看好,当时不少同事劝陈景润慎重考虑,毕竟由昆刚从武汉军区调来北京,背景经历都不甚清晰。但陈景润在党委会上郑重表态:“我的个人问题自己负责,相信组织会尊重知识分子的选择。” 1980年两人登记结婚时,婚礼现场只有双方亲属和单位代表,简朴程度在当时的知识分子圈引发热议。 婚后的陈景润依然保持着对学术的专注,但生活细节悄然改变,他学会在书稿空白处画简笔笑脸,出差时会往行李箱塞妻子爱吃的果脯,由昆则发挥军医专长,专门制定营养食谱调理丈夫身体。 1983年儿子陈由伟出生后,这个学者家庭更添温馨气息。育儿日记里记载着数学家父亲笨拙的温柔:深夜哄睡时哼数学公式当摇篮曲,用坐标纸叠成飞机逗孩子开心。 1996年陈景润病重期间,由昆做出惊人决定——辞去军区总医院的职务全职照料丈夫。这个选择遭到多方反对,但由昆在回忆录中写道:“他穷尽一生攀登科学高峰,我有责任守护好最后这段路程。” 病房成了临时办公室,病床边堆着未完成的哥德巴赫猜想手稿,由昆既要当护士又要兼任学术助手,直到1996年3月19日那颗数学巨星陨落。 陈景润逝世后,由昆将丈夫遗物整理捐赠给厦门大学纪念馆,唯独留下件打满补丁的旧毛衣。她重新穿上军装返回医疗岗位,用忙碌工作填补思念。 儿子陈由伟继承父亲衣钵攻读数学博士时,由昆把珍藏的演算手稿交给儿子:“这些数字里住着你父亲最炽热的灵魂。” 这段持续19年的婚姻没有惊天动地的誓言,却在时光长河里留下温暖印记。如今在陈景润故居展览厅,参观者总会在结婚照前驻足——照片里严肃的数学家眼角含笑,身旁的军医姑娘目光坚毅,泛黄相框定格着理性与温情的完美交融。 信源:全国政协邀请已故知名人士的夫人茶话迎春 汪洋出席.新华网
1977年,44岁的陈景润在住院时,喜欢上了27岁的女军医,在向女军医表白时,将
寒梅傲骨雪中情
2025-05-23 12:46:19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