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5月,毛主席写了一首词赠给湖南长沙第十中学语文教员李淑一,她的爱人柳直

运赛过去 2025-05-21 18:03:30

1957年5月,毛主席写了一首词赠给湖南长沙第十中学语文教员李淑一,她的爱人柳直荀烈士是主席的老战友,曾任湖南省政府委员,并且参加过南昌起义,1932年在湖北洪湖战役中牺牲。 1957年5月,一封普通的信从湖南长沙寄到北京中南海,写信的是个中学语文老师李淑一,收信的却是大名鼎鼎的毛主席。她在信里附了一首悼念丈夫柳直荀的词,字里行间满是思念。可谁也没想到,这封信会换来毛主席一首流传千古的《蝶恋花》。 李淑一,1901年出生在湖南善化县,也就是现在的长沙市望城区。她家境不错,父亲李肖聃是个清末秀才,后来还跑到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回国后干起了教育,算得上当地有头有脸的人物。李淑一从小就没少读书,进了福湘女中,和杨开慧成了好姐妹。这缘分不浅,后来还牵出一段姻缘。1924年,杨开慧把她介绍给了柳直荀,两人一拍即合,结了婚。这柳直荀可不是普通人,他是毛主席的老战友,革命路上出生入死的伙伴。 柳直荀,1898年出生在长沙,字克明,比李淑一大三岁。他早早就投身革命,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干了不少大事。年轻时,他在湖南省政府当过委员,还做过湖南省农民协会秘书长,忙着组织农民运动,支援革命。1927年,他参加了南昌起义,那可是中国革命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和战友们一起打响了武装反抗的第一枪。可惜,天有不测风云,1932年,他在湖北洪湖战役中牺牲了,年仅34岁。这消息传到李淑一耳朵里,她心里跟刀割似的,但她没倒下,咬着牙继续撑着。 柳直荀走后,李淑一日子不好过,但她不是那种怨天尤人的人。她收拾心情,带着对丈夫的思念和对革命的支持,干起了教书育人的活儿。后来,她在长沙第十中学当语文老师,用自己的方式延续着柳直荀的理想。她教学生不光是课本知识,还常讲讲革命的事儿,让孩子们知道今天的日子是怎么来的。1957年,她给毛主席写信,不光是为了怀念丈夫,也是想通过文字和老战友说说心里话。 1957年5月,毛主席在中南海收到李淑一的信,看完她写的词,感慨挺深。信里,李淑一还提到想看看毛主席早年为杨开慧写的词。毛主席没直接给她旧作,而是提起笔,写了一首新词——《蝶恋花·答李淑一》。这首词11号写完,用的是一种叫“游仙体”的写法,带着点神话色彩。开头一句“我失骄杨君失柳”,点出了杨开慧和柳直荀,“骄杨”是杨开慧的代称,“柳”自然是柳直荀。毛主席用“杨柳轻扬直上重霄九”这么个意象,说他们俩的精神像杨柳一样升上了天。 后面,词里还写了吴刚献桂花酒、嫦娥跳舞的画面,表达对烈士的敬仰。最后两句“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意思是人间打了大胜仗,可烈士们却看不到了,他们的英灵既有欣慰也有悲伤。这首词不光是给李淑一的回信,更是毛主席对老战友和革命牺牲者的深情缅怀。 这首词写完没多久,1958年元旦就在《湖南师院》院刊上登出来了,后来全国好多报刊都转载了。老百姓读着读着就感动了,有人抄下来,有人念叨着,觉得这不只是一首词,更是革命精神的写照。杨开慧和柳直荀的名字,也因为这首词被更多人记住。毛主席用这首词,把个人感情和革命理想揉在一起,既接地气又高远,难怪能传那么广。 1959年夏天,毛主席回了趟长沙,特意找李淑一见了一面。他问她:“柳直荀的墓还在吗?”这问题简单,可背后是满满的惦念。李淑一那会儿估计眼眶都红了,但她还是点点头。两人聊了聊过去的事儿,缅怀那些并肩作战的日子。这次见面,成了他们之间革命情谊的一个小小注脚。李淑一后来搬到北京,干了中央文史研究馆的活儿,日子过得平静又踏实。 到了晚年,李淑一在北京安顿下来,日子低调。她活到了1997年6月13号,96岁走的,算得上高寿。她这一辈子,既是革命者的家属,也是历史的见证人。从年轻时跟着柳直荀支持革命,到后来教书育人,再到跟毛主席通信,她一直没离开那份信念。《蝶恋花》这首词,就像她和柳直荀人生的一道光,照着过去,也连着未来。 说起这首《蝶恋花》,它不光是毛主席写给李淑一的私人回信,更是大时代里革命情谊的缩影。毛主席跟柳直荀是老战友,一个参加南昌起义,一个领导全国革命,两人目标一致,感情深厚。李淑一虽然不是冲在前线的战士,但她用自己的坚持,把这份情谊延续了下去。这首词里,有对牺牲者的悼念,也有对胜利的期盼,读着让人既感动又感慨。

0 阅读:41

猜你喜欢

运赛过去

运赛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