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月,北京东交民巷,一条被列强霸占了半个世纪的老街,终于迎来了真正的主

非正常历史研究室 2025-05-21 13:01:51

1950年1月,北京东交民巷,一条被列强霸占了半个世纪的老街,终于迎来了真正的主人,中方贴出布告,限七天内,所有外国军队必须撤出,兵营要全部交回。

美国人第一个跳出来反对,说什么不平等条约还有效,不愿撤,解放军不管这套,直接上门,敲门、贴封条、架枪,全程干脆利落,外国使馆吓得赶紧收拾东西。这一仗没开一枪,却比真打仗还震撼。

东交民巷在北京东城区,原来只是个卖米的小巷子,叫江米巷,到了清朝末年,洋人越来越多,这地方成了外交使团集中地。

等到1901年《辛丑条约》一签,局势彻底变了。这个地方直接被划出来,成了“使馆界”,列强建高墙、修碉堡、架机枪,贴条子写着“华人禁止入内”。这条巷子,就成了北京城里的“外国领土”,中国警察不能进,连清朝的官都得打招呼才能进去。

新中国成立之前,国民政府也不是没想过收回来,可话说得响,事干不了。抗战打得紧,美援又卡在美国人手上,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等到抗战胜利,德国、日本被赶走了,可美国、英国还牢牢守着。

东交民巷看着是安静的,其实成了冷战前哨,苏联和美国都在使馆里埋了不少人。

毛主席早就盯上这地方,1949年北平解放,解放军准备入城,毛主席说,路线必须穿过东交民巷,哪怕多绕几步路,也要走过去。那时候还没正式交涉收回使馆界,但这个姿态摆得很明确:这地儿,是咱们自己的。

到了1950年1月,时机成熟了,北京市军管会发了一个布告,写得很清楚:外国军队必须限期撤离兵营,不撤就按非法驻军处理。

这个公告不是随便写的,是总理周恩来看过,毛主席亲自画圈的。上面还特别写了句,“这些地产是因不平等条约非法得来,现予以收回。”

真正把这事办成的,还得提一个人,叫白平,是我党在北平地下工作的重要力量,早在解放前,他就混进东交民巷做侍从和文书,偷偷画兵营地图,记武器位置,把里面结构都弄清楚。解放后,他交上了一份详细资料,军管会一看,心里有底了。

外国人不干的也多,尤其是美国。他们的驻华领事柯乐博,直接引用《辛丑条约》,说我们不能这么干。他还跑去拉英、法、荷等几个国家开小会,说要联合抗议。

他写了抗议信递给外交部,外交部压根不接,理由很简单:你不是我们承认的外交官,中美又没建交,这信我们没理由收。

毛主席那时人在苏联访问,得知这事后,立马回电:限期接收,一个都不能让。“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这句话他不是随便说的。他还特别强调,所有外军必须撤走,哪怕是和谈中的国家也不能例外。

军管会行动安排得很快。1月14日凌晨,兵分四路,带着白平的地图,直奔美、英、法、荷的兵营。每到一处,先敲门,再贴封条,最后架枪。美国使馆门口堆了沙袋,工作人员站在门后不敢吭声。解放军没动粗,就这么一个姿态,敌人就怂了。

英国算是最识相的。他们早早就表示愿意跟新中国谈判,还说愿意承认新政府。为了示好,他们暂时不动兵营,等正式谈好了再说,美国那边拖到1月16日,看别人都走了,也就灰溜溜地撤了。

这一仗,没有开一枪,但比打仗还要紧张,这不仅是土地收回,更是脸面问题,过去五十年,东交民巷成了列强横行的象征,中国人只能在门外绕行,连垃圾都不能倒进去,现在,解放军大摇大摆地进去了,一切恢复本来面貌。

这事对全国的影响很大。消息一出来,全国报纸都头版头条,普通百姓听说后特别解气,说:“这才是咱们的政府,硬气!”有人去东交民巷看热闹,看到外国旗子被摘下,墙上贴了“此房为中国政府所有”,拍手叫好。

后来的香港、澳门问题处理,也参考了这次经验,中央明白,光谈不行,得有实打实的行动,先把自己的地盘清干净,再去谈合作,别人才会认真听你说话。

过去东交民巷那种“国中之国”,已经成了历史。

这件事,标志着中国结束了任人摆布的年代,也给了世界一个信号:这个国家,不再是原来那个被列强欺负的中国了。

参考资料: 《解放初期的外交斗争纪实》,人民日报出版社,2004年版

0 阅读:52
非正常历史研究室

非正常历史研究室

深入浅出,从另一个角度看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