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自省、不畏强权!孙玉良:鲁迅这三个特点是最重要反腐利器】这几天,反腐战线

孙王良评 2025-05-20 11:09:45

【批判、自省、不畏强权!孙玉良:鲁迅这三个特点是最重要反腐利器】

这几天,反腐战线捷报频传!5月16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布消息,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政府主席蓝天立涉嫌违纪违法被查;5月19日,陕西省政协原党组书记、主席韩勇因受贿罪被判处死缓。蓝天立与韩勇都是正省部级干部,名副其实的“大老虎”,他们的被查、被判,可以说大快人心。

突然就想起了鲁迅。如果鲁迅先生活到现在,他会在反腐败斗争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标题是《“鲁迅”在教材中也应与时俱进》,在《广州日报》首发后被其他媒体转载,后来又被全国多家百强名校选为考试试卷。现在我想,鲁迅精神在反腐败斗争也应该体现出当代价值。他的批判精神、自省意识和不畏强权的勇气,正是当今反腐倡廉最需要的精神武器。如果每个公民都能像鲁迅一样,敢于直面社会问题、勇于自我反思,那么腐败将无处遁形,中华民族的崛起也将更加迅速而稳健。

鲁迅的批判精神是前所未有的,鲁迅的杂文如匕首、似投枪,直指社会弊病。他揭露“吃人的礼教”,批判“麻木的看客”,痛斥“瞒和骗”的文化。这种毫不留情的批判精神,正是反腐斗争最需要的武器。今天的腐败分子,往往藏身于“人情社会”、“潜规则”之中,甚至以“传统习俗”为遮羞布。如果人人都能像鲁迅一样,敢于戳破虚伪、揭露真相,那么腐败的生存空间将被极大压缩。例如,网络反腐的兴起,正是普通民众运用“鲁迅式”批判精神的结果,从“表哥”杨达才到“房叔”蔡彬,正是公众的监督和质疑,让腐败分子无处藏身,无所遁形。

鲁迅的“自省意识”更值得我们学习。鲁迅最痛恨的是“麻木的看客”——那些对不公现象视而不见、甚至冷眼旁观的人。他曾写道: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反腐倡廉不能仅靠纪委和司法机构,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现实中,许多人面对腐败时选择沉默,甚至认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这种心态恰恰助长了腐败的蔓延。如果每个人都能像鲁迅一样,不仅批判他人,更反思自身:是否也曾对不正之风妥协?是否也曾因“怕麻烦”而放弃监督?只有当全社会形成“零容忍”的反腐文化,腐败才能真正被遏制。我们每一位公民,都应从麻木到清醒,实现从“看客”到“行动者”的蜕变,那腐败分子还有藏身的地方吗?必将陷入“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群众反腐汪洋大海中。

鲁迅的不畏强权精神,敢于挑战“潜规则”的勇气,更值得当代人学习。鲁迅一生都在与强权斗争,无论是北洋军阀还是国民党当局,他从未因压力而退缩。今天的反腐斗争,同样需要这种勇气。腐败往往与权力勾结,形成盘根错节的利益网络。普通人面对“关系户”、“保护伞”时,常因畏惧而选择沉默。但历史证明,只有敢于挑战“潜规则”,社会才能进步。近年来不少举报人冒着风险拿着身份证通过自媒体实名举报揭露贪腐,学习的正是鲁迅先生的“不畏强权”精神。正是他们的勇气,才让一批批“老虎”、“苍蝇”落马。如果人人都能像鲁迅一样不惧压力、坚持正义,那么反腐的阻力将大大减少。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臧克家在他的诗中这样写道。鲁迅先生是不朽的,他在人们的心中还没有死,也不能死。我始终强调“鲁迅”的与时俱进,就是因为我认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能缺了鲁迅精神。要让鲁迅精神在反腐倡廉中发挥作用,在中小学和大学教育中强化批判性思维,培养公民的社会责任感;要支持媒体和自媒体发挥“无冕之王”的监督作用,让腐败行为暴露在阳光之下;要完善举报人保护机制,让敢于揭露腐败的人无后顾之忧;要倡导“廉洁光荣、腐败可耻”的社会风气,让腐败失去生存土壤。如果我们这个时代能形成一种人人争做“当代鲁迅”的社会氛围,我相信腐败必将无处藏身。我始终相信:鲁迅精神并未过时,反而在今天的反腐斗争中愈发珍贵。如果每个人都能像他一样,敢于批判、勇于自省、不畏强权,那么腐败必将被彻底遏制。一个拥有千万“鲁迅”的民族,必将以更清廉、更公正的姿态崛起于世界!

0 阅读:36

猜你喜欢

孙王良评

孙王良评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