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真把美国卡死了,美国将军吐槽稀土被中国卡死了,武器都造不出来,还谈什么战略地位!
美国将军吐槽稀土被中国“卡死”,甚至直言“响尾蛇导弹零件全靠中国供应”!
美军主力空对空导弹AIM-9“响尾蛇”,其红外导引头的核心部件——钢锑化合物传感器,几乎完全依赖中国供应。这种传感器能在高温环境下保持稳定,是导弹精准追踪敌机的关键,但生产过程中需要稀土元素镝和铽来增强材料的耐高温性能。而美国本土根本没有成熟的中重稀土加工能力,只能眼睁睁看着中国掌握着全球92%的稀土精炼产能。
这还只是冰山一角。F-35战斗机的AN/APG-81雷达、电磁弹射系统的超导材料、核潜艇的永磁推进器……几乎所有美军尖端武器都离不开稀土。以F-35为例,每架战机需要消耗417公斤稀土,其中镝铁硼永磁体用于雷达,钇锆合金用于发动机涡轮叶片,铽氧化物用于隐身涂层。更要命的是,美国开采的稀土矿60%都要先运到中国加工,再高价买回成品,形成“麦子运到中国磨成面粉”的荒诞循环。
这种依赖源自历史积弊。上世纪90年代,美国为降低成本将稀土冶炼产能转移到中国,结果一步步丧失了产业链主导权。如今美国虽在澳大利亚、巴西布局稀土矿,但加工技术落后、成本高昂,短期内根本无法替代中国。比如巴西稀土矿的开采成本是中国的三倍,且缺乏成熟的分离提纯技术。而中国凭借全产业链优势,能用比国外低30%的成本生产出纯度高达99.9999%的稀土产品。
中国近年实施的稀土出口管制,更是让美国军工企业叫苦不迭。2025年4月,中国对镝、铽等7种中重稀土实施出口许可制度,导致美国军工企业库存迅速消耗,部分生产线面临停工风险。美国国防部评估,若稀土禁令持续,现有库存仅能维持18个月,而重建产业链至少需要10年和3000亿美元投入。更讽刺的是,美国为绕过中国,甚至计划开采太平洋海底金属结核,但相关技术尚未成熟,且未获得国际社会认可。
当然,美国也在尝试技术替代。比如华人科学家王建平研发的氮化铁永磁体,无需稀土就能提供汽车级动力,被视为潜在解决方案。但这类技术目前还处于实验室阶段,距离大规模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相比之下,中国早已形成“开采-精炼-应用”的完整链条,从稀土矿到导弹零件的全流程把控,让美国在这场资源博弈中陷入被动。
这场稀土博弈,既是资源之争,更是工业体系与战略眼光的较量。而中国凭借数十年的积累,正用“稀土牌”重塑全球产业链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