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芯片大战,日本人突然发现了一个重大的秘密!美国靠着尖端芯片死磕中国,而中国呢

牛掰人物 2025-05-19 15:04:00

中美芯片大战,日本人突然发现了一个重大的秘密!美国靠着尖端芯片死磕中国,而中国呢,却悄悄用成熟芯片把全球市场搅得天翻地覆。

美国的如意算盘显而易见,美国一直把芯片当成遏制中国的武器,尤其是高端芯片,他们觉得只要卡住7纳米、5纳米这些先进制程的脖子,就能让中国的科技产业动弹不得。

于是,美国联合日本、荷兰搞出了一堆出口管制措施,限制向中国出售光刻机等关键设备,还施压台积电、三星等企业断供华为等中国公司。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甚至放话,要通过《芯片与科学法案》让美国“跑更快”,把中国远远甩在后面。

可美国没想到,中国压根没按他们的剧本走,中国采取了“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把重心放在了成熟制程芯片上。所谓成熟制程,就是28纳米及以上的芯片工艺。

这些芯片虽然没有最先进的制程那么厉害,但胜在技术成熟、成本低、应用范围广,像汽车电子、物联网、消费电子这些领域,根本不需要最先进的芯片,成熟制程完全够用。

中国这招可真是高明,一方面,成熟制程不受美国出口管制的限制,中国可以放心大胆地扩产,另一方面,中国凭借庞大的市场需求和成本优势,迅速占领了全球市场。

就拿中芯国际来说,这家公司在2024年已经超越联电,成为全球第三大芯片代工厂,主要生产28纳米及以上的芯片。

据半导体行业协会SEMI的数据,在成熟制程芯片领域,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地区的芯片厂总共占据全球75%的市场份额,而美国只有5%。

更让美国头疼的是,中国的成熟芯片价格低得惊人,德国一家芯片企业的高管马克说,中国厂商的半导体报价只有美国的三分之一。

比如说,美国厂商报价1500美元的芯片,中国厂商只卖500美元。这种价格优势让全球客户都坐不住了,纷纷转向中国采购,SEMI预测,到2027年,中国在成熟制程芯片市场的份额将上升到39%。

日本作为半导体材料和设备的重要供应国,对中国成熟芯片的崛起感受最深,日本媒体《日经亚洲》的记者蹲在上海港口数货柜,发现运往欧洲的28纳米芯片包装箱上清一色贴着中国制造标签。

这让日本企业意识到,中国不仅在成熟制程上实现了自给自足,还开始向外输出,抢占全球市场。 日本企业的日子可不好过了,以前,日本垄断了全球90%的光刻胶、60%的硅晶圆等关键材料,中国企业不得不依赖进口。但现在,中国在材料和设备上的自主研发取得了突破。

比如说,中科院团队研发的光刻胶性能超过进口同类产品,多氟多等企业在氟化氢上也有了突破,日本的出口管制反而加速了中国国产替代的进程。

更让日本担心的是,中国成熟芯片的崛起正在改变全球产业链格局,以前,日本企业可以通过控制材料和设备来卡中国的脖子,但现在中国在成熟制程上的产能扩张,让日本的优势逐渐消失。

而且,中国还在向产业链上游延伸,比如研发光子芯片、车规级芯片等,这些领域日本原本也有优势,但现在中国正在迎头赶上。

美国对中国成熟芯片的崛起也坐不住了,2024年12月,美国发起301调查,重点关注中国成熟制程芯片产业,美国商务部的报告承认,中国产能扩张带来的价格压力,正在削弱美国芯片供应商的竞争力。

报告还提到,大约四分之三的美国芯片销售并非来自中国晶圆代工厂代工的芯片,但那些确实使用中国代工厂的美国芯片厂商中,中国代工厂制造仅占6%整体生产。

不过,美国也不得不承认,成本更低是美国芯片公司使用中国代工厂的主要原因,72%的晶圆价格中国更加便宜。

面对中国的攻势,美国和日本也在想办法应对,美国一方面加大对成熟制程芯片的出口管制,另一方面通过《芯片与科学法案》补贴本土企业,试图重建成熟制程产能。

日本则联合丰田、索尼等企业成立了Rapidus公司,计划在2027年实现2纳米芯片的量产,同时也在加强与美国的合作,试图在先进制程上扳回一局。

但中国的步伐并没有停下来,中国不仅在成熟制程上扩大产能,还在技术上不断突破。武汉理岩控制技术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电感式位置传感器芯片,打破了国外垄断;芯擎科技的龙鹰一号7纳米车规级芯片,已经应用在领克08等车型上。

这些成果表明,中国在成熟制程上的技术积累正在转化为市场竞争力。

总的来说,中美芯片大战的背后,是两种不同策略的较量,美国押注尖端芯片,试图通过技术封锁遏制中国,而中国则另辟蹊径,用成熟芯片搅乱全球市场。日本的发现,其实是看到了中国策略的成功,以及这种成功对全球产业链的深远影响。

未来,这场较量还将继续,但中国在成熟制程上的优势已经越来越明显,美国和日本要想扳回局面,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0 阅读:58
牛掰人物

牛掰人物

用文字作为与外界的交流 品他人世界里的百味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