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怪俄军明知自己已全面落后,也不愿采购中方武器装备,俄罗斯专家一句话终于说出实情:各方恍然大悟! 说白了,俄罗斯不买中国武器,其实有自己的小九九。当地时间 5 月中旬,俄罗斯军事专家瓦西里・卡申在接受采访时,算是把这层窗户纸捅破了。 他说,俄罗斯军工行业骨子里还带着苏联时代的傲气,总觉得中国武器是 “抄袭” 苏联技术的产物,哪怕现在中国在无人机、电子信息化这些领域已经甩开俄罗斯几条街,他们还是不愿意放下身段合作。 就拿无人机来说,俄乌冲突里俄军被乌克兰的无人机打得灰头土脸,按理说这时候最该找中国买现成的 “彩虹”“翼龙”,但俄罗斯偏不。 他们宁可从伊朗进口 “见证者 - 136”,或者自己东拼西凑组装 S-8000 巡航导弹(里面甚至用了中国民用航模发动机),也不愿意正大光明采购中国装备。 卡申在采访里忍不住吐槽,俄罗斯军工企业就像 “高傲的老学究”,明明前线士兵急需无人机,他们还在纠结技术专利是不是 “纯正俄血统”,结果只能用民用部件凑合,导致导弹性能不稳定、数量也跟不上。 这种心态其实跟俄罗斯的大国情结分不开,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一直想维持全球军事强国的地位,尤其在与西方对抗的背景下,更不愿意承认在武器技术上依赖中国。 就像 2022 年俄乌冲突爆发后,中国在 “军队 - 2022” 防务展上展示了大量先进装备,但俄罗斯宁可翻新封存的 T-72 坦克,也不采购中国武器,生怕被西方抓住把柄,落下 “中俄军事同盟” 的口实,进而招致更严厉的制裁。 卡申在分析时也提到,俄罗斯高层担心一旦大规模引进中国武器,会被美国和北约视为 “战略投降”,影响其在国际政治中的话语权。 另外,俄罗斯军工体系的 “进口替代” 政策也是一道坎。根据《2021-2025 年俄联邦国防计划》,俄罗斯明确要减少对外依赖,尤其是关键技术领域。 哪怕国内生产的武器性能不如中国,他们也要硬着头皮自己造。比如俄罗斯新一代 A-100 预警机,因为发动机技术不过关,研发进度一拖再拖,但就是不愿意采用中国的 WS-20 发动机。 这种 “死要面子” 的做法,导致俄军在信息化、无人机等领域的短板越来越明显,却始终跨不出合作的第一步。 还有个现实问题是,俄罗斯军工企业背后有庞大的利益集团,这些企业长期依赖国家订单,一旦大量采购中国武器,国内生产线就会闲置,进而影响就业和政治稳定。 卡申在采访中隐晦地提到,俄罗斯军工体系存在严重的官僚主义,改革阻力极大。就像苏联时期遗留下来的 “彩虹” 机械制造设计局,即便产能不足,也不愿意与中国企业合作,宁可让前线士兵用老式炸弹改装的滑翔制导武器凑数。 当然,中俄之间的军事合作也不是完全没有,比如俄罗斯向中国出口苏 - 35 战斗机和 S-400 防空系统,但这种合作是单向的 —— 俄罗斯只卖成品,绝口不提技术转让。而中国在无人机、电子战等领域的优势,俄罗斯又不愿意低头学习。 卡申在分析时指出,这种 “技术民族主义” 思维让俄罗斯错失了提升军力的良机。就像中国民企在 “军民融合展” 上展示的飞翼式无人机、隔声消声瓦等技术,俄罗斯专家看了都眼红,可军工企业就是拉不下脸来引进。 说白了,俄罗斯不采购中国武器,既有历史包袱的拖累,也有现实利益的考量。他们宁可在乌克兰战场上用 “万国牌” 零部件拼凑武器,承受高损耗率,也不愿意打破 “军事自主” 的执念。 卡申的话点出了本质:俄罗斯需要的不是武器,而是重新审视自己的心态。在现代战争中,固步自封只会让差距越拉越大,而放下架子合作,或许才是破局之道。 但就目前来看,这一步对俄罗斯来说,太难了。
难怪俄军明知自己已全面落后,也不愿采购中方武器装备,俄罗斯专家一句话终于说出实情
遥遥谈趣
2025-05-19 10:54:20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