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37岁梁从诫被下放江西劳动,妻子周如枚立刻提离婚,还给儿子改名换姓,

良奥谈娱乐圈 2025-05-18 21:23:23

1969年,37岁梁从诫被下放江西劳动,妻子周如枚立刻提离婚,还给儿子改名换姓,不久后改嫁,12年后,人们看到周如枚的下场,纷纷感慨:凉薄之人,终究没有好下场! 梁从诫出生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北京的书香世家。他爷爷是梁启超,爸爸是建筑大师梁思成,妈妈是才女林徽因。 周如枚家里也不简单,她爸是北大校长周培源,两家老爷子早年间就约好了要当亲家。这俩年轻人从小玩到大,后来梁从诫考上北大历史系,周如枚学了外语,两家顺水推舟给办了婚事。 小两口刚结婚那会儿日子过得挺滋润,梁从诫在云南大学教书,天天给学生们讲历史故事。周如枚在外事部门当翻译,穿着时髦的布拉吉连衣裙出入外事场合。 1958年两口子添了个大胖小子,取名叫梁鉴,四合院里整天飘着小孩的欢笑声。 变故说来就来,1969年秋天,37岁的梁从诫突然接到通知要去江西农村劳动。临走那天,周如枚抱着三岁的儿子在月台上送行。 火车开动时,孩子哇哇的哭声在站台上格外刺耳。 刚到江西那会儿,梁从诫还常给家里写信。 住的是漏雨的牛棚,吃的是红薯掺野菜,手上磨得全是血泡。可他信里总说"一切都好",还惦记着让媳妇给孩子添件棉袄。没想到三个月后收到的回信,竟是张离婚协议书。 周如枚在信里写得明白:孩子改姓周,叫周志兵,为的是不让孩子跟着受牵连。 梁从诫捏着信纸在田埂上蹲了半宿,第二天清早把签好字的离婚书塞进邮筒。村里人后来回忆,那天老梁下地干活特别卖力,锄头抡得呼呼响。 离婚手续办得飞快。转过年来,周如枚就嫁给了协和医院的麻醉专家谢荣。这事儿在北京城传得沸沸扬扬,胡同口的老太太们嗑着瓜子直撇嘴:"到底是书香门第出来的,断舍离做得真利索。" 梁从诫在江西一待就是八年,有次上山砍柴摔断了腿,硬是拄着树枝走十里山路回村。村里赤脚医生给接骨时,他咬着毛巾一声不吭,汗珠子把土炕浸湿一大片。 后来平反回京,他整个人黑瘦得像根老竹竿,可眼睛反倒比过去更亮堂。 周如枚那边也没落着好,新婚姻维持了不到十年,八十年代初查出乳腺癌。协和医院的病历本上写着,47岁那年春天走的。 葬礼上来的人不多,倒是胡同里传闲话的说:"看吧,薄情的人老天爷都记着账呢。" 梁从诫回城后像换了个人,原本搞历史的书生,突然整天往荒郊野岭跑。 听说山西有个厂子往黄河排污水,他带着学生连夜坐绿皮车赶过去,举着测量仪在排污口守了三天三夜。九十年代那会儿,老百姓还不懂啥叫环保,看他整天为几棵树跟开发商吵架,背地里都喊他"梁疯子"。 要说他这辈子最得意的,还是创办了国内第一个民间环保组织。 那会儿拉不到赞助,他就蹬着二八自行车满北京城转悠,车筐里塞满自印的宣传册。 有次在长安街被交警拦下,人家翻开宣传册一看乐了:"梁老,您这保护藏羚羊的倡议书,比交通法规印得还正规。" 周如枚留下的儿子周志兵,长大后当了考古研究员。有年清明去八宝山扫墓,正巧碰见梁从诫来给前妻献花。 两代人站在墓碑前谁也没说话,最后老梁拍拍儿子肩膀,说了句"你妈当年也不容易"。 梁从诫晚年住在老胡同的平房里,院里种着石榴树。有记者来采访,总爱问他怎么看待周如枚当年的选择。 老头就摸着树皮笑:"那年月的事,哪能用现在的尺子量?"2010年秋天,79岁的梁从诫在睡梦中离世。收拾遗物时,家人在他枕头底下发现张泛黄的全家福,照片背面用钢笔写着"1958年冬摄于景山"。 胡同里最老的邮递员还记得,九十年代常见梁老骑着车去环保局送材料。车把上总挂着个磨掉漆的军用水壶,车铃铛声能传半条街。 如今年轻人说起环保,都知道垃圾分类、节能减排,可要问起梁从诫这个名字,倒没几个能说全他故事的。

0 阅读:8
良奥谈娱乐圈

良奥谈娱乐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