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5年,冯国璋荣归故里,在途中遇到了一位看起来像乞丐的老妇人,便问:“前面是

良奥谈娱乐圈 2025-05-18 11:23:16

1895年,冯国璋荣归故里,在途中遇到了一位看起来像乞丐的老妇人,便问:“前面是诗经村吗?”听到这熟悉的声音,老妇泪如雨下,愤怒地说道:“十年过去了,你难道不认得我吗?” 冯国璋年轻那会儿家里其实挺有钱,可架不住他爹在官场上混得不好,后来脑子还出毛病了。原本挺体面的冯家这一支,眼瞅着就败落下来。 幸亏几个叔伯时不时接济,冯国璋才在私塾里念了几年书。 教书先生看他聪明,给他介绍了邻村姑娘吴凤当媳妇。 这吴凤是个利索人,虽说嫁过来时冯家已经没落,但屋里屋外收拾得清清爽爽,连带着把冯国璋拾掇得也人模人样。 冯国璋二十五岁那年,靠着叔伯帮忙进了军营。 那时候当兵打仗能挣前程,他跟着队伍南征北战,后来又去日本学了新式练兵的法子。 等回国时,肩膀上扛的军衔早不是当年那个穷小子了。 可这些年他光顾着在外头打拼,掐指一算得有十来年没回老家河间府。 1895年秋收后,冯国璋骑着高头大马往诗经村走,后头跟着两辆装满箱笼的马车。 离村口还有二里地,就见路边蹲着个破衣烂衫的老婆子。 冯国璋顺嘴问了句前面是不是诗经村,没想到那婆子抬头就抹眼泪,开口就是埋怨:"十年不归家,连枕边人都认不得了?"这话说得亲昵,冯国璋心里咯噔一下。 等听见"冯四儿"这个打小叫惯的乳名,这才认出眼前这个满头白发的女人,竟是当年那个利利索索的结发妻。 吴凤这些年过得是真苦,冯国璋在外头当兵,家里老的小的全靠她张罗。 既要伺候疯疯癫癫的公爹,又要拉扯三个孩子。 最要命的是那年闹蝗灾,地里颗粒无收,她把嫁妆首饰全当了换粮食,自己饿得前胸贴后背还要省下口粮给孩子吃。 等冯国璋把人接回家一看,原先三间瓦房塌了两间,院子里杂草长得比人高。 冯国璋这回是真下了本钱,从天津卫请来工匠把老宅翻修得气派非凡,又雇了五六个丫鬟婆子伺候。 吴凤总算过上了饭来张口的日子,可好日子没过两年,外头就传回消息说冯国璋在保定纳了房姨太太。 吴凤倒也想得开,只要正房太太的位子不动摇,由着他在外头花天酒地。 要说冯国璋在官场上确实有两把刷子,先是在袁世凯手底下当差,后来看准时机投靠了革命党。 1913年袁世凯当上大总统,转头就把自己最器重的女先生周道如许配给他当续弦。 这里头门道可深了——周道如给袁世凯家当过私塾先生,袁家上上下下都敬她三分。老袁这手既算报恩,又能安插个眼线在冯国璋身边。 周道如嫁过来时排场大得很,光嫁妆就装了二十口大箱子。冯国璋心里明镜似的,面上却装得感恩戴德。 转过年来护国战争打得火热,冯国璋带着队伍在南京按兵不动,看着袁世凯和革命党互相消耗。 等两边都打得精疲力尽,他这才慢悠悠出来收拾残局,1916年顺顺当当当上了代理大总统。 要说冯国璋这辈子最对不住的还是吴凤,当年他带着周道如住进总统府时,吴凤带着孩子在老宅守着。 后来冯国璋在官场起起落落,吴凤始终没离开过河间老家。 等冯国璋1919年突发心脏病去世,周道如按新式规矩办了葬礼,吴凤却在老家摆了三天流水席,把当年接济过冯家的乡亲都请来吃了顿饱饭。 冯国璋留下的故事挺有意思,他老家现在还有人说,当年那个风风光光的大总统,每次往家里捎钱都要特意嘱咐分作两份:一份给周道如置办行头,另一份专门给吴凤修桥补路。 要说这两个女人也怪,周道如在南京帮着处理公文的时候,吴凤在老家带着乡亲挖水渠抗旱。到后来冯国璋下葬,两处坟头隔着千山万水,倒像是他这辈子注定要在新旧之间来回折腾。 如今在河间冯家老宅的影壁墙上,还能看见当年翻修时留下的砖雕。左边刻着书卷宝剑,右边雕着稻穗纺车,中间大大一个"冯"字。 有文化人说这是文武双全、耕读传家的意思,可村里老人私下嘀咕:那宝剑分明是周道如带来的新派作风,纺车才是吴凤守着的老理儿。 冯国璋这一辈子啊,就在这新新旧旧里头打转,到死都没转明白。 信息来源:《冯国璋评传》

0 阅读:85
良奥谈娱乐圈

良奥谈娱乐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