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贵州贵阳,男子请远道而来的朋友吃饭,为了方便就点了一份1380元的套

繁星入眸念成诗 2025-05-18 10:24:41

2022年,贵州贵阳,男子请远道而来的朋友吃饭,为了方便就点了一份1380元的套餐,谁知吃完饭男子准备结账的时候,收银员却表示打完折要2272元,男子心想也没有额外点什么,收银员却表示,你们喝了3瓶梨汁.... 何先生(化名)做的是建材生意,这些年靠着人脉和勤奋,日子过得还算宽裕。 因为业务往来多,他经常在全国各地跑动,跟不少客户、合作伙伴都成了朋友。 平日里虽然工作忙,但他一直把“人情世故”看得很重,觉得该请客时就得请,不能让人觉得自己小气。 那天晚上,正好几位多年未见的外地老友来访,有的是以前一同创业的哥们,有的是曾经在外地项目上结识的同行朋友。 几人提前打了招呼,说想借着这次出差聚一聚、叙叙旧。 何先生听说后,爽快答应:“包在我身上,咱们好好喝一顿!” 为了不失礼数,他提前几天就联系了本地一家环境不错、菜品也有口碑的大型酒店——这家酒店在当地算是“档次”象征,装修古色古香,服务也算周到。 何先生特地挑了一个包厢,带独立洗手间,还配了音响和投影,方便朋友们边吃边聊。 想着既然请客,就得拿出点诚意,何先生便没有自己点菜,而是听从服务员推荐,选了一份酒店主推的“招牌套餐”:1380元一桌。 “价格不算便宜,但也不能太寒碜,大家千里迢迢过来,总得尽点地主之谊。” 何先生心里想着,还特意准备几瓶年份稍好些的酒。 朋友们到齐,大家说说笑笑进了包间,心情都挺好。 除了餐具,还摆着几瓶包装挺精致的刺梨汁。 这梨汁瓶子设计得挺好看,搁在桌上,任谁都会以为是酒店为客人准备的佐餐饮品,压根不会往“高价”上想。 席间,有朋友觉得口渴,想喝点什么解解腻,便顺手打开了桌上的梨汁。 他们哪会想到,这随手一开,就为后来的麻烦埋下了种子。 饭局快到尾声时,何先生想着早点把账结了,免得朋友们等着,留个体面的印象。可他走到收银台,一听金额却当场愣住了——收银员报的数字是:“先生一共2272元。” 何先生眉头一皱,心里直犯嘀咕:明明订的是1380元的套餐,吃饭期间也没额外点什么高档菜,怎么一结算,价格竟然翻了近一倍? 他连忙追问详情,收银员不紧不慢地解释:“多出的费用是那几瓶刺梨汁的。”这下何先生更加困惑:“我们一共就喝了三瓶刺梨汁,怎么能贵出这么多?” 接下来的答复,彻底让他火冒三丈。收银员理直气壮地说:“刺梨汁按箱计费的,哪怕只开了一瓶,也得照整箱结算,一箱1000元。” 何先生听完简直气不打一处来。他回想起刚进包间时,几瓶刺梨汁就摆在茶几上,看着就像赠饮,瓶身也没贴价格,服务员压根也没提醒过要收费。现在吃完饭突然冒出个“整箱价”,他只觉得这完全是变相宰客。 双方你来我往,场面顿时僵住。酒店负责人闻讯赶来,本以为能化解矛盾,结果却和前台口径一致:“我们店的规定就是开瓶即算整箱。” 更让何先生窝火的是,随后到场的一位自称是经理的中年男子,还煞有介事地辩称:“我们酒店所有商品都是明码标价的。”可在场的客人们一再回忆,从头到尾没人告知刺梨汁的收费方式,菜单上也没有注明,所谓“明码标价”根本无从谈起。 原本愉快的聚餐顿时变了味,包间里的气氛变得尴尬,几位朋友也显得很扫兴。何先生尝试沟通:“你们要按瓶卖我认了,你们这样不打招呼就整箱收费,太不合理。” 何先生心中窝着一股气,不想当场争执太久,但也不打算就这么忍气吞声。他当即决定联系当地媒体进行曝光。 也许是媒体的关注起了震慑作用,酒店负责人态度终于软下来,提出可以象征性只收1000元梨汁费。 可这时的何先生,早已不只是为钱较劲,他更在意的是原则和尊严。 他当场拒绝所谓“和解”,坚持照原账单支付了全款,并要了正规发票和明细单,随后表示将通过消费者协会等渠道依法维权。 对此大家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讨论一下!

0 阅读:1
繁星入眸念成诗

繁星入眸念成诗

繁星入眸念成诗